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延明:“智能+”是产业数字化主渠道

新闻

小城创业故事:裹小递西昌站点的奋进之路 小城创业故事:裹小递西昌站点的奋进之路

今日分享裹小递同城速配城市合作伙伴的创业经历,在瞬息万变的同城配送行业,裹小递西昌中心于 2022 年...

产业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博研国际教育·博士课程和马来西亚APU亚太科技大学经过多年努力,联合开发的课程GMBA工商管理硕士(金领...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针对今年初,不少车主反映离开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不能看到全程通行费用的问题,经过改善优化,明天(4/1...

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延明:“智能+”是产业数字化主渠道

发布时间:2020/07/24 新闻 浏览:567

正文

  传统经济正在逐步被数字经济取代,数字经济的基本内涵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那么,如何尽快转换动能、转换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尽快摆脱困境,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智能+”制造——企业赋能之路》作者孙延明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智能+”是国家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

  “智能+”赋能不仅仅局限在智能产品、智能工厂和智能供应链的智能制造层面,深度融合了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和人工智能思维,驱动制造业由经营产品转变为经营平台,经营供应链转型为经营生态系统的商业模式变革,是制造业由第二产业转变为与第三产业相融合的2.5产业或服务型制造的新动能,也是制造业正在逐步转变成软件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新产业形态,以及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智能经济过渡的主渠道。

  产业数字化方面“智能+”赋能制造业的具体表现包括:

  智能制造模式的推广。近几年来,智能制造模式呈现的新特点有:以物联网为支撑的制造物联,以泛在计算为基础的泛在制造,以信息物理系统连接为核心的工业4.0下的智能制造,“大数据+”驱动下的以云计算为使能技术的云制造,“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制造服务推送、制造流程优化控制、预测制造乃至主动制造等极大地推动了智能制造模式的发展。

  智能制造装备的自主可控。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首先,智能装备为全国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提供了国产化解决方案,提供工作母机是国家实现工业自主可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该产业正处于国际上传统装备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关键期,是各国竞争的焦点。同时,工业4.0时代智能装备产业是一个市场巨大的产业。

  工业软件“上云”。随着云计算的深入应用,云存储、云同步、云备份逐渐普及,软件行业“云化”之势悄然开启。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刻影响着工业软件领域,传统工业软件企业纷纷启动“云化”转型。未来,工业软件将从套装模式向云化模式转变,工业软件云服务将凭借成本和资源优势成为中小工业企业使用软件的主流模式。

  “智能+”是制造产业变革的推动力

  当前,制造业的智能互联网化正成为一种大趋势,并且对制造业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价值链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在生产方式方面,互联网推动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促使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在商业模式方面,互联网平台创新传统原材料采购方式,形成线上线下市场营销新模式,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更普遍;在价值链方面,互联网优化制造业价值链结构,提升运行效率以及促进各环节融合发展;在管理方式方面,互联网更新传统制造企业管理理念,完善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制造企业扁平化管理组织。

  用数字智能化手段武装企业,拥抱工业4.0时代,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从制造企业内部着手,大幅度引进自动化和智能化装备,逐步朝着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方向发展,转变管理理念和思维,在新的互联网思维下重构企业管理方法和体系。

  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用智能化提升产业附加值。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仅是与某个工业门类融合,而是与所有工业门类融合;也不仅仅是只与工业企业某个环节的融合,而是与采购、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全价值链条的融合,包括直接与所生产和经营的产品融合。要在总体上提升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实现价值链攀升。制造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提高客户感知度,挖掘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高消费黏性。进一步将互联网平台获取的消费者信息用于大数据智能化决策,以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同时,应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在线、实时、远程和智能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实现微笑曲线的价值链攀升。

  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在销售模式方面,整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既贴近消费者又注重客户体验,挖掘客户需求;在生产模式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智能化、信息化产品;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管理效率,使组织结构扁平化,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同时,构筑生态系统的平台化运营,改变制造业竞争策略,逐步转型为平台化企业。

  拥抱“智能+”制造,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机会,也将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重要窗口期。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