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抢抓大机遇 焕发新活力”坐言起行大讨论圆桌会今起推出

新闻

2024世界高效热管理材料与设备博览会暨峰会 | 10月15-17日深圳隆重举办! 2024世界高效热管理材料与设备博览会暨峰会 | 10月...

电子技术快速迭代进步,芯片、器件和电子设备等向微型化、高性能化、集成化及多功能等方向发展,功率密...

产业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博研国际教育·博士课程和马来西亚APU亚太科技大学经过多年努力,联合开发的课程GMBA工商管理硕士(金领...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针对今年初,不少车主反映离开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不能看到全程通行费用的问题,经过改善优化,明天(4/1...

“抢抓大机遇 焕发新活力”坐言起行大讨论圆桌会今起推出

发布时间:2019/04/25 新闻 浏览:780

4月10日,广州日报刊发了署名“广言”的《奋进的城市出新出彩》大述评,在全市掀起了一场“抢抓大机遇 焕发新活力”坐言起行大讨论。如何善用“老城市”的优势、摒弃“老城市”的疲态、破解“大城市”的难题,抢抓大湾区的机遇,焕发新时代的活力,文章抛出的一系列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热烈讨论。从今天起,我们将结合重点话题,开展多场圆桌论坛,邀请专家进行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探讨,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广州的定位,明确要求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广州将把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作为推动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总抓手。
如何理解这一定位?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和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这两者间的关系如何?本期圆桌会,我们邀请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区域经济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覃剑, 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一起来参与讨论。
五大定位应协调推进形成联动
主持人: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谈到《规划纲要》对广州的五个定位时表示:建设国际大都市是目标要求,打造区域发展核心引擎是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是应有之义,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是当务之急,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是长久之策。目标要求、重中之重、应有之义、当务之急和长久之策,该如何理解?范老师,请您先谈一谈对此的理解。
范恒山:认真分析广州的定位,一方面,它考虑了作为一般城市应具有的功能特点和市民的多方面需要,体现了综合性;另一方面,着眼于广州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也与其他城市进行了区别,体现了特殊性。但无论是过去已有的定位,还是今天根据需要赋予的新定位,无论是它所体现的综合性,还是具有的特殊性,都共同凸显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广州超出于一般城市而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定位。可以说对于广州,国家、国人都是高看一眼的,而这种高定位,既是基于广州现有的发展基础,也是基于广州未来发展的潜能。
但有了这种比较高的定位,并不等于就万事大吉。恰恰相反,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实现这样高的定位,需要做好夯基垒台的工作,要把基础打牢打实,这意味着必须梳理清楚实现定位的每一项工作举措,并把这些工作举措抓细抓实。绝不能悬在空中,热衷于搞那些不接地气的、所谓高大上的东西。
魏后凯:这五个定位并不矛盾,是不同层面对广州的定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协调推进这五个战略定位形成联动。
主持人:李老师,您觉得广州要如何统筹兼顾好这五方面联系?
李志坚:一方面,要充分理解这五个方面的内涵。目标要求,是要全面提升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重中之重,要求广州担负起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职责,促进穗港澳、广深、广佛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开展合作;应有之义,这是广州的使命所在,要求增强对周边地区发展的服务带动能力,强化综合性门户城市服务功能;当务之急,要求广州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提升国际商贸中心能级和完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长久之策,这既是广州无可替代的优势与功能,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共建优质生活圈的内在要求。
另一方面,广州要牢牢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推进基础设施高水平互联互通,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以改革开放新举措推动广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综合服务、网络枢纽、科技创新、文化综合实力、开放合作和生态宜居等方面进一步增强中心性和引领作用,加快实现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
广州城市定位与湾区建设目标高度协同
主持人: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和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如何理解这两者间的关系?二者如何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范恒山:广州是我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和特殊地位的城市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州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这决定着它能否在其中起到支撑作用,也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地位与前途。
而实现自身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还取决于广州和其他城市与地区的协调联动。广州要以更加宽广的胸襟、更加开放的举措,加强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三个中心城市、七个节点城市的合作联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开放有益、合作有益,绝不可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耕耘,绝不可以立足于单纯追求自身发展做文章。要树立互利共赢的思维,通过加强合作联动,不断扩大资源要素配置的空间,克服发展中面临的短板劣势。既通过发展自身来发展湾区,也通过湾区发展来实现自身发展。
覃剑:放眼世界,几乎每个超级城市背后都有一个强大影响力的超级城市区域作为支撑。在超级城市区域中,城市之间通过多向互动网络优势,促进功能、产业、空间协作分工,并形成强大的整体效应和溢出效应,提升中心城市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广州的城市功能定位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导向高度协同、相辅相成,通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可以在协作协同发展中获取更加强劲的区域支撑动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李志坚: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大湾区建设相互促进。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发挥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需要广州焕发城市新活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必须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
主持人:几位专家都强调了在合作中发展、在合作中共赢的观点。可见,抢抓大机遇、焕发新活力,广州仍然要打“合作牌”、走“共赢路”,用好粤港澳三地互利协作的强大优势。
善用广州在大湾区中的比较优势
主持人:对于广州这座老城市而言,抢抓历史大机遇的优势在哪里?怎么在机遇中更好发挥优势?魏老师对此怎么看?
魏后凯:当前,广州处于一个全面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之所以说全面,指的不是某一个方面转,其他不转,而是所有的领域都面临这个问题,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都面临转型升级。转型是发展模式、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是产业结构、技术含量的升级。
广州发展有五大优势:
第一,交通区位优势。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中,不论是往外走如“一带一路”,还是往内陆走如连接中部、西南地区,广州的交通区位最突出。从粤港澳大湾区来看,广州处于A字形核心区的顶点,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第二,发展空间优势。广州面积约是深圳的3.7倍、香港的6.8倍、澳门的227倍,发展空间大、潜力大,这是其他几个城市没有的优势。
第三,科教资源丰厚。尽管香港的大学很多排在世界前列,深圳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但广州的科技教育基础资源很丰富,广州的医疗、教育、文化资源更好,比如拥有三甲医院的数量,广州跟北京、上海相比排在全国前三。
第四,文化底蕴深厚。广州历史悠久,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老城市,广州的粤剧、广绣、广彩、广雕、粤菜等文化因素对未来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五,行政中心的组织资源优势,广州过去是中南地区的中心,现在是省会城市,代表南部中国地区的形象,包括广交会、中新知识城在内的一些大的国家级项目在广州落户。
李志坚: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在商贸、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拥有深厚沉淀,综合经济实力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创新创业活跃,城市能级及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综合优势明显。
如何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需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二是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四是系统提升综合城市功能,加快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发挥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主持人:关于广州今后如何在机遇中发挥优势、用好优势,覃老师是怎么看的?
覃剑:近年来,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的地位逐渐攀升,已经跻身世界一线城市之列;在国家战略版图中的地位不断凸显,正被国家赋予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面向未来,广州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根据比较优势巩固提升在全球城市网络当中的枢纽地位,营造城市的品牌形象,凝聚城市的精神特质,增强城市辨识度、影响力和辐射力。
广州需要清醒认识自身的问题和短板
主持人:清醒认识老城市的问题在哪里,才能找到焕发活力的方向在哪里。广州在当下这个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主要有哪些?有哪些必须跨越的关口?
范恒山:当前,广州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内外的一系列挑战。从内部看,广州的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新动能、新经济的比重还不大,其所蕴含的创新能量还不充足;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以及其他功能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调整;适应更加开放、更具市场化要求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方式还需进一步改善提升。
从外部看,广州与国际国内一些城市和地区相比,仍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压力。我注意到,在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在改善人民的生活、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广州与国内外一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从对标国际水平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来看,前行的道路还很艰辛,实现辉煌还需要付出更大更具创造性的努力,这就要求广州这座老城必须把握历史机遇、焕发新的活力。
主持人:范老师从内外视角的比较中,指出了当前广州发展存在的一些短板。魏老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哪些新的见解?
魏后凯:目前广州发展存在四个短板:一是中心功能与国家的要求和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对广州的要求还有差距。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不能局限于广东,要走出广东,面向西南、华中甚至亚太地区,面向全球化大背景来厘清广州的功能。
二是产业结构的层次仍有待提升。比如农业不是不要,而是要发展现代高效都市农业;制造业也不能不要,而是要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在发展模式上,要“控制两头,甩掉中间”。即总部、研发、设计控制住,营销、品牌运作、技术服务控制住;产品的一般加工制造甩出去,面向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一体化产业链,提高广州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竞争力、控制力。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广州拥有丰厚的科教基础资源,但科技成果转化是薄弱环节,如何促进高校、科研机构跟企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是广州要解决的问题。
四是空间利用效率不高。广州空间开发潜力大,但目前还存在大量低效产业。广州单位面积实现的GDP较低,必须转型,不能让低效产业占用一大片土地。
主持人:也请李老师就这一问题谈谈您的理解?
李志坚:当前,广州仍存在一些“老”问题和突出短板。一是城市机能亟需“修补”,面临着人口结构老龄化、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交通治理待优化、城市面貌待改善等问题。二是创新动力不足,在科技创新能力、创新龙头企业数量、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三是新兴产业发展仍然偏慢。
当下,广州需清醒认识自身问题和短板,紧抓国际发展趋势,跨越转变经济发展动能、推进创新产业集聚、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城市综合治理四大关口,同时结合自身亮点,推动广州在未来绽放新活力。
广州究竟在哪里?从何来?
主持人:对照广州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定位和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要求,广州的“新”在哪里?活力在哪里?活力又从何而来?
李志坚:广州的“新”主要体现在三大维度。一是新的运行机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新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壮大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做强6大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价值创新园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新的城市面貌。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为定位,改善城市发展环境,深化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广州老城区“微改造”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
覃剑:“活力”集中体现为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涉及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和政府活力等方方面面。“活力”来源于充满激情的企业家精神、源源不断的人才引力、融汇四海的开放魄力、广受认同的城市文明以及敢闯敢试的改革锐气。
主持人:范老师,对于广州而言,新活力怎么焕发?其着力点是什么?
范恒山:广州要特别重视在更高视角上把握好新、老关系。综合考量,有这样几对新、老关系需重点关注:
一是“老积淀”和“新活力”的关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广州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经济形态。这个形态中有老积淀,也有新因素。对已经形成的老的产业、老的经济形态,不要一概抛弃和消灭,而首先要推动它们往特色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推动现代科技、现代载体与之有机结合,产生新内涵、新功能,做到老树发新芽、开新花。
二是“老经济”和“新经济”的关系。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老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要全力打造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经济、新动能。广州要利用自己定位功能的拓展和优势地位,以超常规手段,包括大力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不断拓展新经济的发展规模,尽快占领新经济、新动能的发展高地。
三是“老对象”和“新服务”的关系。从政府管理层面来讲,城市无论怎样发展,服务的对象都是广大市民,无非规模大小而已,可以说是“老对象”。但作为服务来讲就不能是老一套了,要坚持与时俱进、紧扣发展了的生产生活需要、紧扣生产生活生态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常抓常新、常抓常好。
四是“老格局”和“新面貌”的关系。老格局的意思是城市必然面对新老城区、城市和农村交融共处的结构,广州也不例外。新老发展是交替进行的,所以老格局不可能被完全打破,甚至是始终要面对的。但要给予城市发展新的形象,这不仅包括新城建设,也包括老城改造;不仅包括城市治理,也包括农村发展。在这方面,广州应有特殊的建树,要通过特殊的创造、精细的工作,使广州城市的老格局呈现出赏心悦目的新面貌。
魏后凯:广州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第一,一定要营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广州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条件较好,要下力气建设软环境,创造最优最便利的外来资本投资营商软环境。
第二,在“创”字上下功夫。广州应该成为创新、创业、创造的先行示范区,不光是科技创新,更应包括原创性创新。过去广州的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很有条件向“广州创造”转型,要增强活力,改善环境,在“三创”上下功夫。
第三,加强分工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关键是处理好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中心城市之间的关系,假如这种城际关系处理不好,就难以取得大的突破。而这种关系是全方位、多视角的关系,广州跟深圳、香港、澳门等中心城市之间的全面深化合作,非常重要。如何深化合作?即构建产业链要实现三个错位:一是行业错位,各地发展的行业不一样;二是产品错位,各地虽然发展同一行业,但是它的产品不一样,比如广州、深圳等都发展IT产业,产品要体现差异化;三是功能错位,即使各地发展同一个产品,但其产业链环节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总部,有的是研发,有的是做品牌运作,还有的是搞加工制造等。通过这三个错位来构建一体化的产业分工体系。甚至一些产业链的某些环节不局限于大湾区,还可以扩展到粤北和东西两翼,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来带动广东乃至南部中国经济的发展。广州则要更加透彻的研究产业分工体系,深化细化产业分工。
主持人:从宏观到微观、从政策到实践,几位专家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广州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结合广州实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令我们颇受启发,相信也会对广州抢抓大机遇、焕发新活力形成积极推动。感谢各位专家为广州出谋划策,本期圆桌会到此结束,再见!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