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industr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文明创建、文化惠民系列举措引发广东代表热议

新闻

讴歌生命,唱享健康 讴歌生命,唱享健康

讴歌生命,唱享健康 广东中医药事业走进特色康养新时代 2024年5月18日下午,在岭南第一山罗浮山下的“罗...

  • 【江西首发】南昌爱尔全光塑个性化近视矫正技术发...

    伴随着我国社会各级对近视防控与近视矫正问题的不断关注,患者对于治疗手段的先进性、精准性、个性化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而在“个性化定制”蓬勃发展的今日,究竟如何定义真正的个性化、定制化的高阶标准,成了消费...

产业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博研国际教育·博士课程和马来西亚APU亚太科技大学经过多年努力,联合开发的课程GMBA工商管理硕士(金领...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针对今年初,不少车主反映离开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不能看到全程通行费用的问题,经过改善优化,明天(4/1...

文明创建、文化惠民系列举措引发广东代表热议

发布时间:2023/03/14 产业 浏览:106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报告中关于精神文明创建、文化惠民工程的系列务实举措,持续引发代表们热议。他们建议,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广东高水平谋划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抓好文化强省“六大工程”建设,为奋进新征程提供更加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作为一名来自少数民族的人大代表,我非常关注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牛路水村党总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房奕玲特地穿一身瑶族服饰参加两会。2016年起,房奕玲牵头成立了瑶山康乐歌舞队,组织村里的歌舞爱好者利用闲余时间学习特色瑶族歌舞,受到广大游客和群众的欢迎。

结合基层实践经验,房奕玲建议,应持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文化人才队伍和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为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同时,通过歌舞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带动更多农村爱好者参与民族歌舞学习、表演,让民族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在基层一线工作近20年,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深有感触。她认为,村干部要积极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组建篮球队、曲艺社、龙舟队等,创新活动形式,加强村民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以文化人、凝心聚力,涵养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同时,主动介入、抓好年轻一代的教育工作,发挥村委会的引导作用,从小微切口参与实施文明质量提升工程。

在刚结束的国际性大型艺术项目“大地艺术节”中,作为八大展览片区之一的儒溪村美名远扬。通过举办艺术节,儒溪村焕然一新,还盘活了古村、古建筑、田野等地方资源,让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陈旺弟认为,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内涵,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活动品牌,是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她建议对有意愿投身乡村文旅新业态开发的企业或个体,应给予适当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回流乡村,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优质文化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文艺作品应与时代并驱,要聚焦时代命题和重大主题开展创作,孵化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岭南风韵的‘扛鼎之作’。”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画院院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认为,文化事业是文化深远发展的根基,需要艺术家在各自的领域做高度、做深度。创作首先要与时代同步,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其次,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要让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中国文艺与中国文化真正的好,并为此自豪。

“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这一重要动力源,把与港澳血脉相连的岭南传统文化辐射出去。”林蓝建议,着力搭建粤港澳文艺交流合作平台,挖掘选树文艺大家,建立一个梯次分明、实力雄厚的湾区文艺工作者队伍,共同促进研究人才、藏品资源的交流互动,助力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

全国人大代表、潮州市许泽荣窑变艺术馆馆长许泽荣认为,优质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与供给,不仅可以为当地村镇增添浓郁的艺术气息,还能转化为实打实的经济收入,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形成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

“中华传统工艺美术种类丰富、内涵深远,但不少门类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许泽荣说,“80后”“90后”是目前文化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工艺美术产品必须跟上年轻人的审美,才能让工艺美术活下去、传下去。其中,新媒体的传播力量不容忽视,他建议工艺美术从业者大胆尝试互联网、电商、短视频等新技术、新方法,多平台展现传统工艺别样魅力,在年轻人心中播下传统艺术的种子,为文化传承注入源头活水。同时,整合国内艺术陶瓷名产区如江西景德镇、广东潮州等地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国际艺术陶瓷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陶瓷艺术节,为国内艺术陶瓷产业插上创新交流的翅膀,加强国际陶瓷艺术合作,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粤有新招

  持续擦亮“志愿广东”品牌

  广东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绘就“路线图”

阳春三月,草木吐绿。惠州市东江公园里,由社会各界志愿团体、中小学生代表组成的捡跑队身着“志愿红”、手举志愿旗迎风开跑,沿着公园河道、灌木丛,随手捡拾沿途所见的废纸、烟头、饮料瓶等垃圾杂物。

“为爱弯腰,‘益’起捡跑。”在惠州,捡跑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截至今年年初,惠州共开展1800余场捡跑公益活动,参与捡跑志愿者达12.5万余人次。他们迈开脚步,用行动将文明和环保新风送进城市每个角落。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广东志愿服务“先行一步”,全省各地各部门率先探索、勇于创新,持续打响擦亮“志愿广东”品牌,全国首条志愿服务热线、国内首个依法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首个系统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城市等均在广东。截至2022年底,广东共有志愿者2230.8万人,超过全省人口的六分之一,超过14万支志愿服务团体(队伍)活跃在南粤大地,志愿精神不断深入人心。

去年8月,广东省文明委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志愿广东”推进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志愿强省目标,为全省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绘就“路线图”。同时,深入推进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议事协调机构建设,制定《广东省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工作规则》,构建“文明委高位推动,文明办统筹协调,各行业部门齐抓共促、社会积极协同”的工作协调机制,为广东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要活动形式。”据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中心统筹辖区志愿服务的枢纽作用,高标准建成280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特色服务阵地1.6万个,志愿服务队伍6.12万支,打造社区综合志愿服务站点2.36万个及各类特色阵地2.3万个,构建起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驿站(U站、V站)等各具特色、广泛覆盖、便民利民的志愿服务阵地体系,形成“15分钟志愿服务圈”。

从乡村振兴到文明城市创建,从社区疫情防控到抗洪救灾一线,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志愿红”成为城市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理念创新、实践创新,立足自身实际打造出“护河先锋·志愿同行”“青苗计划”“曲韵悠扬”“红棉老兵”等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牵引性强的项目品牌,文明之花开遍南粤大地。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阵地,壮大志愿服务力量,把志愿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与工作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志愿服务、热心志愿服务的良好风尚,奋力推动广东由志愿服务大省向志愿服务强省跨越。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