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industr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她留守清远深山当“新闻官” 农产品火了村民也富了

新闻

2024世界高效热管理材料与设备博览会暨峰会 | 10月15-17日深圳隆重举办! 2024世界高效热管理材料与设备博览会暨峰会 | 10月...

电子技术快速迭代进步,芯片、器件和电子设备等向微型化、高性能化、集成化及多功能等方向发展,功率密...

产业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博研国际教育·博士课程和马来西亚APU亚太科技大学经过多年努力,联合开发的课程GMBA工商管理硕士(金领...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针对今年初,不少车主反映离开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不能看到全程通行费用的问题,经过改善优化,明天(4/1...

她留守清远深山当“新闻官” 农产品火了村民也富了

发布时间:2019/10/30 产业 浏览:712

“三排镇的红衣花生大都在山地上种植,与田间种植的花生相比,个小、颗粒饱满、味甜、出油量大且更芳香,每天吃一把,养生又养颜。”在2018年8月的“乡村新闻官”首次播报的活动上,唐莹敏向公众推介横坑村的特色农产品红衣花生。一年下来,通过她这位“新闻官”的播报宣传,村里的很多特色农产品从籍籍无名到广为人知,昔日贫穷的小山村也逐渐脱贫。80后的唐莹敏是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横坑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5年前,因为看到家乡的村民们生活贫困,唐莹敏决定回到家乡,留守深山,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如今,村里的农产品火了,村民们逐渐富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回到村里工作了。
村里唯一的大学生
唐莹敏向记者介绍说,横坑是连南八排瑶的八大古排之一,历史悠久,离县城35公里。该村以农业生产为主,是一个典型的贫困瑶族村,全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共785户3866人,共有耕地面积2620亩,其中水田面积480亩,旱地面积2103亩。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如今,村民们的收入主要靠村民们外出务工的劳务收入。横坑村资源缺乏,基础产业以旱地为主,土地贫瘠,很难大规模产出农产品,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村民缺发展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长期以来,水泥路还没有通到村民家门口,甚至群众生活饮水都相当困难,要靠在山上挖水塔引井水喝。
唐莹敏告诉记者,她的老家原是三排镇油岭村人,2001年在县城读完高中后,她进入佛山南海一家电子厂工作。为了方便照顾父母,2004年她放弃了电子厂更好的待遇,来到三排镇横坑村,在横坑小学担任代课教师。后来,她外出深造后,她又回到横坑村,成为村里唯一的一名大学生。2010年,她成为横坑村妇女主任,2014年当选为横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当时,我看到村里的很多乡亲们还住在茅屋里,每天辛苦劳作,一年下来还不能脱贫,日子过得很是清苦,吃的还是面糊糊和玉米面,我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要改变这里的面貌。”唐莹敏说。
建150亩茶叶基地
唐莹敏说,现阶段,村里脱贫攻坚的重点项目是建设茶叶种植基地和桑叶种植基地。其中,茶叶种植基地项目由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资金,委托农业发展公司建设实施,去年11月已种下150亩的金萱、瑞香等茶叶,到后年就可以收成,每年按一定比例分红给村民。村委还在筹划与清远实验一中的合作,将茶叶基地提供给学校的美术生作为写生基地。“茶叶基地处于海拔约600米高的山地,学生们可以在这里登高望远,描摹自然风光。”唐莹敏说。
而桑叶种植基地由县供电局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去年5月份开始建设,现已种植35亩的蛋白桑。今年8月份第一次采摘桑叶,销售给供电局获得了两千元的收入,预计明年起每月可采摘2-3次。除了通过桑叶销售获得收入,唐莹敏还计划在通往桑叶基地的道路修好之后,将桑叶基地打造成集桑叶生产、鱼塘养殖、荷花观赏、养生旅游等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基地。唐莹敏说,尽管由于资金问题,没能及时支付给一些村民地租和劳动力费用,但村民们对她的工作非常支持,“村民们都觉得生活有奔头了,都很希望帮助村委搞好这个产业,推动更多的青年人返回村子里就业,不用再背井离乡。”
从2014年起,横坑村在政府和企业的扶持下,逐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安装路灯、绿化美化等,总共已修建道路10公里。此外,村委正带领村民分别建设茶叶和桑叶的种植基地,通过这两项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外出的年轻人能够回来就业,在工作的同时也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孩子。
优质冬瓜烂在田间让她痛心
自从来到横坑村工作以后,唐莹敏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优质农产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观察发现,村里“增产不增收”的想象非常突出,“酒香也怕巷子深”。唐莹敏记得,自己到村里工作的第一年,村民们种植的高山冬瓜大丰收,这种冬瓜皮薄、甘甜,品质上乘,但因为当地交通闭塞,信息闭塞,外面也不知道村里有这种优质农产品出售。为了卖冬瓜,很多村民凌晨3点钟就起床,赶30多公里山路,将冬瓜挑到镇上赶集销售。不少穿着草鞋的村民,脚都磨破了。即便如此,冬瓜的价格也只有几毛钱一斤。不少村民的冬瓜因为卖不出去,只好烂在田里。种一季冬瓜下来,村民们收入只有几百元。看到这一幕,唐莹敏心里很难受。
又比如三排镇横坑村的红衣花生作为村里产量最多的特色农产品,往年,这样优质的农产品,却苦于无处销售,村民们只能将花生拿来自己榨油吃。唯一的销售渠道就是镇上的集市,即便如此,一个时节下来,红衣花生能卖掉一半已经不错了,价格仅有3元/斤。而通过她的播报之后,全国的游客都知道了清远的这种特色农产品,红衣花生的售价也达到了18元/公斤。唐莹敏说,受限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很多乡村对外信息接收相对闭塞,普遍存在农副产品知名度不高、销路难、价格低的问题。
从2018年8月9日开始,清远市实行“乡村新闻官”制度,清远全市84个街镇共1023条行政村都设立“乡村新闻官”,每当农产品上市前夕,他们就对外播报对应农产品信息,帮助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还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将国家“三农”政策等传达到基层每一位村民。唐莹敏便是其中的“乡村新闻官”之一。
外出务工年轻人返乡创业
平日里忙着在田间地头干活,如何“洗脚上岸”成为能站在镜头前播报农事的“新闻官”,唐莹敏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型过程。“一开始,我连怎么搞直播都不会,站在镜头前舌头直打卷,紧张得不得了。”她笑着说。好在清远相关部门组织了“乡村新闻官”专题培训。目前培训班已举办了6期、现场播报大赛20余场次,培训“乡村新闻官”350余人次、“乡村新闻官”新媒体编辑人员150余人次。培训后,清远市委宣传部还举办了“乡村新闻官”选拔赛及丰收播报暨现场播报大赛等,既全面展示乡村新闻官风采,也锻炼了“乡村新闻官”舞台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乡村新闻官”的对外推介后,“网红效应”逐渐体现出来。芦笋、毛葡萄、清水鸭、太子参、擂茶等一批原先默默无闻的农产品逐渐被广大公众熟知。“现在我们的红衣花生、冬瓜等特色农产品再也不愁销了,每当在上市前,订单就已经到了,供不应求。”唐莹敏说,“乡村新闻官”给村里带来的变化肉眼可见,农民富了、产品火了、游客多了。如今,每到周末,都有外地游客开车或者骑行到村里,赏美景的同时品尝本地美食,也为本村农产品做了宣传。
村民收入提高后,横坑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如今,村里专门聘请了保洁人员对村里的垃圾进行清理,还进行了垃圾分类,这个瑶族小村,比过去干净、整洁多了。并且,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比之前更加完善了,以前村里的一条主干道两侧都是房子,中巴都无法通过,现在,经过拓宽,拆除部分旧建筑后,大巴也能开进村委会。游客前往村里进行观光旅游,比以前方便多了。
乡村振兴缺有文化的年轻人
唐莹敏直言,现在村民脱贫的一大障碍是村民们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就业受到限制。村里的很多老人连上网都不会,很多措施很好,可就是执行不下去。唐莹敏感叹说,村里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但因为文化层次太低,只能靠体力谋生。每年春节期间,许多外出工作的村民回村的时候,村委都会举办一些联欢活动,活动上也会邀请这些培养出人才的家庭分享经验心得。此外,通过县教育局的招募,横坑小学这些年引进了一大批来自广西、湖南等地的年轻教师,当地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需要改变。唐莹敏为了让他们思想活跃起来费尽了心思,“我们做了三年思想工作,才组建成一个表演瑶族特色歌舞的老年队伍。”如今,唐莹敏对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有了更宏伟的计划。清远发展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乡村新闻官”要做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