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industr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实施源头管控做好扬尘监管,他们这样守护广州蓝

新闻

价值重塑引领零售新未来—-2025CHINASHOP在深圳盛大开幕 价值重塑引领零售新未来—-2025CHINASHOP在深...

2025年5月8-10日,第二十五届中国零售业博览会(2025 CHINASHOP)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展会...

  • 数字化转型赋能线下消费新生态:壹指快付助力实体...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指引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随着金税四期落地、消费复苏政策加码,线下门店正面临合规升级与经营增效的双重挑战。如何在...

产业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博研国际教育·博士课程和马来西亚APU亚太科技大学经过多年努力,联合开发的课程GMBA工商管理硕士(金领...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针对今年初,不少车主反映离开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不能看到全程通行费用的问题,经过改善优化,明天(4/1...

实施源头管控做好扬尘监管,他们这样守护广州蓝

发布时间:2019/08/20 产业 浏览:911

广州市在建工地约2400余个,工地扬尘是造成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可能有扬尘污染控制易反复、难坚持的问题,如何对其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管是难题。同时,广州市污染源普查进入数据汇总审核阶段,涉及面广、数据量大,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为此,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实施源头管控,规范建筑工地管理,落实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把“改”字贯穿始终,坚持立行立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污染源普查攻坚战。
巡查监管:设专职环保员监管工地
南沙区横沥镇安置区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但区别于人们印象中的尘土飞扬、杂乱无序,这里的施工现场井然有序:未动工的土地上均覆盖了绿色防尘网,部分土地进行了绿化;洒水车正在进行洒水降尘作业,围墙每隔2.5米就能看到一个360度旋转的喷淋头;24小时扬尘在线检测系统屏幕上显示的PM2.5在25微克/立方米左右。“洒水车每隔2小时就会进行定时洒水作业,喷淋头基本上在早上8时至下午6时常开,雾炮机也会进行喷洒降尘。此外,工地还配有12名清洁工人,对施工工地及进出口道路进行清洁作业。”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除了工地自觉配齐降尘设施、落实降尘措施外,街镇还有专职环保员利用广州扬尘APP对工地进行监管。刘春科是横沥镇专职环保员,他告诉记者,每周都会对施工工地进行扬尘检查,涉及工程信息是否完善、运输车是否清洗、余泥是否覆盖等检查内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土地未用绿网覆盖、长期未施工土地未进行绿化、施工道路未硬底化、车辆进出未进行清洗等问题较为常见。
“在对横沥镇安置区二期工程进行例行检查的过程中,曾发现存在道路扬尘排放、部分裸露余泥未覆盖的问题。”刘春科表示,他在发现扬尘问题后会立即拍照,并将问题录入广州扬尘监管APP,反馈至工地的监管单位南沙区质监站,同时发放《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控问题告知函》,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施工单位收到整改通知后立即开展整改措施,安排洒水车立即进行洒水作业,并对裸露的余泥进行覆盖。“现在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防控意识也提高了,去年覆盖土地的绿网供不应求,都涨价了呢!”
在线监测:1-7月空气质量优化明显
扬尘是广州PM10和PM2.5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广州市强力推进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工作,细化扬尘污染控制“六个百分百”要求,制作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围蔽指导图集,召开现场会,组织宣贯培训,推进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强化执法检查,加大通报处罚力度。针对工地扬尘污染控制易反复、难坚持的问题,2019年以来,住建等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每天约检查100个工地,督促落实扬尘污染控制“六个百分百”要求,同时利用无人机开展巡查。截至目前,已安装并联网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共1080个。
此外,市生态环境部门于2018年研发并启用扬尘监管APP,组织镇街环保员巡查工地,发现问题实时反馈监管部门跟进处理。该APP使用人员包括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园林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港务局以及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全市2400多个在建工地,无论面积大小全部纳入扬尘监管APP,APP可供查看及统计建设工程基本情况,生态环境部门监督检查人员录入工地巡查抽查情况,将巡查抽查情况反馈到住建、水务、交通等监管单位,再由监管单位组织整改并填报处理情况等,落实“立行立改”要求,形成多部门协作的广州市扬尘监管机制。今年以来,全市执法人员共巡查工地28987次,检查工地2389个,发现未落实“六个百分百”问题1304个,所发现的问题均已跟进整改。
扬尘的治理效果也直观地体现在空气方面。2019年1~7月,广州环境空气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3.4%,空气质量有所好转;空气质量达标193天,同比增加25天。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2%;PM10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5%。
污染源普查:填表有疑问可找普查员
十年一次的全国污染源普查目前已进入数据汇总审核阶段,这是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涉及面广、数据量大,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位于番禺大罗塘珠宝区内的广州市番禺元迈饰品有限公司,是番禺区龙头珠宝加工企业,以加工生产金银首饰、珠宝镶嵌类的来料加工业务为主。企业相关负责人拿出一份几十页的核查表告诉记者:“因为生产工艺、治污环节等存在不同,在填表时候确实不清楚哪些环节需要填写,该如何填写,还有就是一些涉及数据单位换算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好在有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协助我们填表。”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污染源普查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有时一家企业要走访几次,“比如现场发现企业关门了,但不确定企业是临时关门,还是季节性关门。要多走几次才能确定。”此外,污染源普查不仅涉及沟通联络的问题,还有表格填写中的技术方面问题,以制鞋为例,其中一道工序中需要在拉线和粘胶两种工艺中二选一,部分企业在填表时,可能会将拉线工艺中的粘胶误认为是粘胶工艺,导致错选或多选。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量是通过系数法进行估算,不同工序对应不同的系数,若前期工艺填写不正确,会导致通过系数法估算出来的结果差异较大。“针对这些情况,不仅有普查员指导企业填表,还有普查指导员会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审核,此外,我们还会与已有数据进行比对,以确保最终数据的精准性。”
污普数据化:将绘制全市污染源地图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依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由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调查,每十年进行一次。2007年~2010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此次是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普查时间安排在2017年~2019年,主要分为前期准备、清查建库、入户调查、总结发布等4个阶段。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广州市于2017年开展污染源普查前期准备工作,于2018年顺利完成了入户调查任务,目前已进入数据汇总审核阶段。在完成了数据填报、录入系统后,组织广州开展了入户调查阶段数据审核、现场核查、数据汇总审核工作,并对照国家、省普查办反馈的问题清单认真开展整改落实。
在开展入户调查阶段,广州市组织开展了企业主体填报审核、普查员现场审核、普查指导员抽样现场复核等工作,针对重点信息普查表、专家审核反馈意见及普查系统审核情况开展了两轮普查表数据审核,核对录入数据、复核空间信息。
自今年1月至今共开展了两轮质量核查,抽取了11个区44个街镇的工业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入河(海)排污口、非工业源锅炉、移动源、行政村、园区进行现场核查,并抽取每个区各1个普查小区开展拉网式核查。
在普查核算工作结束后,广州市立即转入数据汇总审核工作。市普查办于6月印发《广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操作指南》,派出技术小组到各区实地指导数据汇总审核工作,并先后组织开展了4轮数据汇总审核。
7月至8月,广州市共收到国家和省普查办汇总审核疑似问题清单合计16期,市普查办立即组织各区开展核实工作,认真整改问题数据,按时完成系统性问题核实整改,并对核实无误的问题进行逐一备注说明。下一步,广州将按照国家、省普查办的要求,继续组织开展数据汇总审核工作,进一步提高普查数据质量,确保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十年一次的重大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准确判断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数据时代,还将污染源普查的数据用于污染源地图的制作,开发出相关管理系统,从而对全市污染源实行精准监控,“地图上能显示出全市11个区各企业的分布、类型等资料,通过污染源普查的数据,开发出一套管理系统,从而对全市污染源实行精准监控。”
广州加强防尘监管

  • 创新监管手段

全市2400多个在建工地,无论面积大小全部纳入扬尘监管APP,APP可供查看及统计建设工程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已安装并联网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共1080个。

  • 开展巡查执法

今年以来,全市执法人员共巡查工地28987次,检查工地2389个,发现未落实“六个百分百”问题1304个,所发现的问题均已跟进整改。

  • 优化空气质量

2019年1~7月,广州环境空气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3.4%,空气质量有所好转;空气质量达标193天,同比增加25天。
PM2.5下降22.2%
平均浓度
28微克/立方米
PM10下降14.5%
平均浓度
47微克/立方米
基层声音
南沙横沥镇村民  吴述潮
家里灰尘少了,晚上睡得稳了
我家就在工地对面,以前工地施工产生的灰尘,还有车辆进出、打桩等噪音会对日常生活有些影响,但现在工地会定期进行洒水,在家基本上感受不到灰尘了,而且工地每天晚上九点半就会停工,晚上睡觉也比较安稳了。
南沙横沥镇安置区二期工程建筑工人  袁建会
工人们都觉得工作环境好了
建筑工人的日常工作、吃饭、休息都在工地上,现在工地上不仅有洒水车、喷淋头、雾炮机等一些降尘设备,还有清洁工人进行清洁,扬尘控制得很好,这里的建筑工人都觉得工作环境变好了,而且洒水作业还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呢!
番禺区污染源普查员  林伟填
数据准确,才能做好治理
污染源普查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从去年入户到现在已经走访了约500家企业。在普查表格填写中,一个数据单位、一个小数点都需要严谨对待,只有保证数据的准确,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污染源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污染的监督和治理。
评论
责任心要有创新思维更不可少
这几年,广州的空气质量是越来越好。朋友圈里,“广州蓝”经常性霸屏;街头巷尾,走到哪里都自带“蓝天白云”的背景。连续两年实现PM2.5浓度达标,这样一份亮眼的成绩,离不开扬尘治理的强力推进。
工地扬尘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成因之一,且存在易反复、难坚持的问题。对于广州而言,在建项目工期紧、数量多,也给控制扬尘污染增加了不少难度。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看认识是否到位、行动是否坚决。这意味着,一方面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监管自觉,把管控扬尘污染摆在突出位置,落细落小、抓出成效。另一方面也要创新办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比如,启用扬尘监管APP,组织镇街环保员巡查工地,发现问题实时反馈监管部门跟进处理;推进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强化执法检查;利用无人机开展巡查,提升监管效能……
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扬尘监管的效果“立竿见影”。今年1月至7月,广州空气质量达标193天,同比增加25天,其中与扬尘相关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市民的感受也是直观的。很多人都说,以前工地施工产生的灰尘,还有车辆进出、打桩等噪音烦扰不堪。现在工地会定期洒水,到点就按时收工,楼越盖越快,可对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少。据了解,在监管部门的督促下,许多工地都配备了洒水车、喷淋头、雾炮机等降尘设备。对于管好扬尘污染,大家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提高。
守初心、担使命,说到底,是要把认识化作行动、把目标变成现实。从扬尘治理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怎么干好工作、抓出成效,责任心要有,创新思维更不可少。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