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industr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做玉先做人再授艺 大师雕琢翡翠人生

新闻

浏阳置换宾团企业闪耀登场:以创新和质量推动经济发展 浏阳置换宾团企业闪耀登场:以创新和质量推动经济发展

  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浏阳市开新元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杏义先生,联合江...

  • 普恒国际与明捷中国签署合作备忘录

    4月9日,普洛斯航空物流平台普恒国际与明捷中国全资子公司珠海明捷航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普洛斯航空物流平台总裁胡天木、明捷东南亚及中国区高级副总裁黄耀祖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普洛...

产业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博研国际教育·博士课程和马来西亚APU亚太科技大学经过多年努力,联合开发的课程GMBA工商管理硕士(金领...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针对今年初,不少车主反映离开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不能看到全程通行费用的问题,经过改善优化,明天(4/1...

做玉先做人再授艺 大师雕琢翡翠人生

发布时间:2018/08/06 产业 浏览:1034

离张炳光的玉雕工作室不到百米的地方,一座“乔南国际玉器中心”的牌坊巍然挺立——这里是“玉都”揭阳。过去30年里,阳美从一个玉器专业村崛起成为“中国玉都”;也正是这30年,见证了张炳光从一个从未接触过玉雕的古建筑修复施工队员,蜕变成广东翡翠玉雕的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不久前,张炳光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也成为揭阳首位获此殊荣者。从北京载誉归来,张炳光在揭阳的工作室里接受了广州日报的专访。他总是将每一件玉雕作品当成一幅画来欣赏,也喜欢在作品上刻字。在他看来,玉石不仅有灵性,还有生命,只有尊重玉石,才能雕琢好它。
与玉结缘: 儿时喜欢听“磨玉”的声音
“来,请喝茶。”坐在记者面前,张炳光谦卑有礼地泡着工夫茶。你很难想象,眼前这位温文尔雅的大师,30年前竟是一名古建筑修复的施工队员。
1962年,张炳光出生在揭阳一个小山村。小时候的张炳光便展现出对画画的兴趣,淘气的他还经常用瓦碎在邻居家的墙上乱画画,经常惹得邻居火冒三丈。高中毕业后,18岁的张炳光在哥哥的引荐下,向揭阳有名的国画家魏明亮拜师学画,又先后师从著名金漆画艺术家陈晨光、陈惠标(后来两人都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当徒工。
传统漆画工艺复杂,学起来难度大,很辛苦。张炳光不仅坚持了下来,还给自己加压,同时学习壁画和图案设计。经过在家一年多的临摹作品与绘画,张炳光终于通过陈惠标师傅的考核,成为古建筑修复施工队的一员。经过数年磨炼,他不仅掌握了漆画、壁画的绘制技能,还深谙“古建”图案设计的要领,这也为他日后在玉雕艺术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直到那时,张炳光还从未接触过玉雕,对于雕塑更是几乎“零基础”。为何会与玉雕结缘呢?张炳光回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邻乡阳美逐渐成为一个玉器专业村,不少玉雕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次路过时,张炳光都被磨玉的声音深深吸引。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炳光听一位师兄聊起玉雕的事,如获至宝的他连忙向师兄请教如何学习玉雕。张炳光深知,玉雕才是他的“真爱”。于是,他毅然选择重新当起学徒,到玉雕工艺作坊学习玉器雕琢技术。
独具匠心:发明浮雕拖地机荣获国家专利
“玉是有生命的。”张炳光对这门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也一直在不懈探寻翡翠玉石如何继承发扬中国玉文化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弥补翡翠玉石雕刻一直以来相对欠缺的文化内涵。
这时候,张炳光的绘画天赋便发挥了作用。在他看来,玉雕作品不应该只分为首饰和摆饰,而应该将其看成一件艺术品,甚至是当成一幅画来欣赏。于是,他将绘画技法融入到玉雕作品中,使其作品充满了天真的意趣,极具岭南画派的韵致风范,真正达到了“玉上作画,形器两忘”的自在状态。
张炳光的另一个独到之处在于,无论多小的玉石,他都喜欢在上面刻字。“题字才能成画”,张炳光告诉记者,以前小件的玉石很少有题字的,为了使作品更具美感和艺术价值,他苦练微雕技法,无论多小的玉石都要在上面留下文字。
除了在工艺上为玉石注入文化内涵外,张炳光还在玉雕设备研发方面不断钻研,设计出不少玉雕新工具。张炳光回忆,早在1993年时,玉雕的镂空技艺还只能靠人工通过特定钢绳进行拉磨操作,费时费力。有一次,张炳光在摩托车修理店时无意中看到一个曲轴转动的设备,这给他带来灵感:“玉石镂空也可以通过上下钻孔的方式实现啊!”于是,张炳光让修摩托车的师傅做出一个小型“翡翠钻孔机”,从此玉石镂空这项技艺就能通过机械完成,效率也大大提高。
在2014年,张炳光还革新了“浮雕拖地机”。他告诉记者,浮雕拖地机其实是一个台钻,用于对玉石表面进行磨平操作。以前的机器是通过皮带传动,因此会产生震动,这对精细度要求较高的玉雕技艺并不适用。而张炳光发明的“浮雕拖地机”,将皮带传动改为碳刷传动,不仅大大减小了震动幅度,转速还从原先的每分钟4000转提高到40000转。2015年,张炳光发明的这款“浮雕拖地机”也荣获实用新型专利。
精雕细琢:五年为单件玉石设计20个版本
张炳光说,要雕琢一块玉石,就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它的艺术价值。张炳光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里面是总共20块形状、大小相同,图案却不同的石膏板。原来,这是他为一块翡翠设计造型时打的模,这20个不同版本的设计模型,足足花了他5年时间。最先看到这块翡翠,是在2011年的时候。“当时就被它惊艳到。”爱不释手的张炳光很快将其买下,并决定对这块翡翠精雕细琢。
为了不破坏这块翡翠,张炳光制作了一块形状大小一致的石膏板,并在石膏板上进行设计。他告诉记者,一开始的想法是设计成弥勒佛,寓意“财到”,可发现雕刻出来后因为凹凸的地方比较多,对翡翠本身有破坏,只能放弃。第二个设计方案是雕刻一个关公的脸,这一设计对材料并无破坏,但考虑到关公是断头而死,寓意不好,同样只能作罢。
直到去年,张炳光突发灵感,“这块翡翠如此圆滑,为何不能设计成太极鱼呢?”张炳光立即在石膏板上进行创作,最终出炉的方案令他尤为满意,只见翡翠上两条鱼盘成一个形状,既创意十足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翡翠原有的形状和神韵,堪称完美。
然而张炳光仍不满足。他专门邀请国内知名书法大师为这件《太极鱼》的作品题字,并准备将这40多个字刻在翡翠的背面。“刻上书法大师的真迹,才更能体现出这件作品的文化价值。”张炳光说。
如今,张炳光还经常到学校,并把琢玉的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学者。每次上课,他都会先教学生做人,再传授技艺。“做玉就是做人,要尊重每一件玉石。”这是张炳光的人生信条,也是他从事玉雕工作30年的真实感悟。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