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急民之所需,致富“有一套”,花都新乡贤张燕英备受尊敬

新闻

小城创业故事:裹小递西昌站点的奋进之路 小城创业故事:裹小递西昌站点的奋进之路

今日分享裹小递同城速配城市合作伙伴的创业经历,在瞬息万变的同城配送行业,裹小递西昌中心于 2022 年...

产业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博研国际教育·博士课程和马来西亚APU亚太科技大学经过多年努力,联合开发的课程GMBA工商管理硕士(金领...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针对今年初,不少车主反映离开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不能看到全程通行费用的问题,经过改善优化,明天(4/1...

急民之所需,致富“有一套”,花都新乡贤张燕英备受尊敬

发布时间:2022/10/31 财经 浏览:367

“花漾年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初步建成,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率全市第二,农村供水改造工程梯面镇市政项目提前40天完工……花都近年来乡村振兴建设如火如荼,取得了喜人的进步。而活跃在其中的“新乡贤”,则各显身手,助力乡村振兴。譬如炭步镇步云村的张燕英,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致富能手!

张燕英,曾是步云村的党支部书记,1984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如今虽然已年近九旬,但在外人看起来仍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每当谈起张燕英,很多村民都纷纷竖起大拇指,感谢她当年为大家办的许许多多实事好事。

学习持之以恒,不忘初心

1952年,年仅17岁的张燕英嫁到步云村。当时,村里很多人并不识字,但张燕英意识到百废待兴、将来要办事肯定得有文化。于是,她毅然决然加入了扫盲班,两年多的努力学习让她如愿拿到了初小毕业证。

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之后,张燕英的眼界更开阔了,她加入了村干部队伍,由此,她的心与这块土地紧密相连。1958年,她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步云村第三位党员;1975年,她成为步云村党支部书记……

急民所需,改善村居环境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步云村,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并不理想,张燕英加入村干部队伍后,就跟着大伙一起给卫生村建设提意见。那几年,她村头村尾地到处奔波,有时候还亲自帮干活的村民搭把手。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在有限的资源下修整了村里的道路,改善了村容村貌,并使得步云村成为当时县里第一条卫生村。

同时,为了解决村民的居住问题,张燕英组织村民们就地取材、或者外购部分材料,在短时间内便建成了一间间简易房屋,确保村民“居有所居”。

解决了房子,又有新的问题摆在张燕英的面前:村民的饮用水。当时,别说自来水了,就连完善的排水系统都没有,村民要获得干净的饮用水并不容易。于是,她张罗着大家帮忙挖井,在1978年建成全县第一个水塔,解决了村民的饮用水问题。

致富有绝招,集体经济腾飞

在老一辈广州人的印象中,步云村的木塞十分有名,1965年已远销省外,年纯利5万元以上。而这些都跟离不开张燕英的努力。

上世纪60年代,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靠田吃饭”,村干部们认为要致富就得有产业,纷纷讨论着应该要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燕英接下了建立木塞厂的任务,开始了全面管理。为此,她特地挑选懂行的厂长帮忙管理,并从外面聘请了专业的机械维修师和技术指导。在张燕英等的悉心经营下,木塞厂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据当时的数据记载,上世纪70年代村里的人均分红高达1700元,要知道国营工厂工人月工资也只有30元左右。

正是靠着木塞厂等产业,步云村的集体经济一跃成为全县第一。

化解村民矛盾,助力平安乡村建设

在日常生活中,村民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家庭矛盾。每当这个时候,张燕英总会先细心了解各家的实际情况,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她就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村民家庭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即使后来退休了,张燕英仍然协助村里的事务。她加入了平安乡村志愿队,走街串巷宣传平安知识以及防养老诈骗、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常识,助力步云村平安乡村和文明村建设。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