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真材实料,匠心传承,红荔力酒以实力传递“健康生活...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消费偏好也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中国酒类市场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从过去注重度数与“喝得尽兴”,到如今更强调风味、健康与饮用场景的契合,消费者对酒的选择正从“喝什么”转向“为什么喝”...
产业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
携手抗击疫情 广东援鄂医疗队在快手传递战“疫”正能量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特别的冬天。这个“特殊”的冬日,也因为爱感受到别样的温暖。面对疫情,广东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员毫不犹豫奔向武汉,他们心中有惧,却从来无悔,迅速投入这场不见...
急民之所需,致富“有一套”,花都新乡贤张燕英备受尊敬
发布时间:2022/10/31 财经 浏览:367
“花漾年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初步建成,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率全市第二,农村供水改造工程梯面镇市政项目提前40天完工……花都近年来乡村振兴建设如火如荼,取得了喜人的进步。而活跃在其中的“新乡贤”,则各显身手,助力乡村振兴。譬如炭步镇步云村的张燕英,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致富能手!
张燕英,曾是步云村的党支部书记,1984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如今虽然已年近九旬,但在外人看起来仍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每当谈起张燕英,很多村民都纷纷竖起大拇指,感谢她当年为大家办的许许多多实事好事。
学习持之以恒,不忘初心
1952年,年仅17岁的张燕英嫁到步云村。当时,村里很多人并不识字,但张燕英意识到百废待兴、将来要办事肯定得有文化。于是,她毅然决然加入了扫盲班,两年多的努力学习让她如愿拿到了初小毕业证。
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之后,张燕英的眼界更开阔了,她加入了村干部队伍,由此,她的心与这块土地紧密相连。1958年,她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步云村第三位党员;1975年,她成为步云村党支部书记……
急民所需,改善村居环境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步云村,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并不理想,张燕英加入村干部队伍后,就跟着大伙一起给卫生村建设提意见。那几年,她村头村尾地到处奔波,有时候还亲自帮干活的村民搭把手。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在有限的资源下修整了村里的道路,改善了村容村貌,并使得步云村成为当时县里第一条卫生村。
同时,为了解决村民的居住问题,张燕英组织村民们就地取材、或者外购部分材料,在短时间内便建成了一间间简易房屋,确保村民“居有所居”。
解决了房子,又有新的问题摆在张燕英的面前:村民的饮用水。当时,别说自来水了,就连完善的排水系统都没有,村民要获得干净的饮用水并不容易。于是,她张罗着大家帮忙挖井,在1978年建成全县第一个水塔,解决了村民的饮用水问题。
致富有绝招,集体经济腾飞
在老一辈广州人的印象中,步云村的木塞十分有名,1965年已远销省外,年纯利5万元以上。而这些都跟离不开张燕英的努力。
上世纪60年代,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靠田吃饭”,村干部们认为要致富就得有产业,纷纷讨论着应该要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燕英接下了建立木塞厂的任务,开始了全面管理。为此,她特地挑选懂行的厂长帮忙管理,并从外面聘请了专业的机械维修师和技术指导。在张燕英等的悉心经营下,木塞厂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据当时的数据记载,上世纪70年代村里的人均分红高达1700元,要知道国营工厂工人月工资也只有30元左右。
正是靠着木塞厂等产业,步云村的集体经济一跃成为全县第一。
化解村民矛盾,助力平安乡村建设
在日常生活中,村民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家庭矛盾。每当这个时候,张燕英总会先细心了解各家的实际情况,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她就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村民家庭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即使后来退休了,张燕英仍然协助村里的事务。她加入了平安乡村志愿队,走街串巷宣传平安知识以及防养老诈骗、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常识,助力步云村平安乡村和文明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