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专家提醒:谨防高盐高血压引发慢性肾脏病

新闻

小城创业故事:裹小递西昌站点的奋进之路 小城创业故事:裹小递西昌站点的奋进之路

今日分享裹小递同城速配城市合作伙伴的创业经历,在瞬息万变的同城配送行业,裹小递西昌中心于 2022 年...

产业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博研国际教育·博士课程和马来西亚APU亚太科技大学经过多年努力,联合开发的课程GMBA工商管理硕士(金领...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针对今年初,不少车主反映离开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不能看到全程通行费用的问题,经过改善优化,明天(4/1...

专家提醒:谨防高盐高血压引发慢性肾脏病

发布时间:2021/03/12 新闻 浏览:417

正文

  广东商业网北京3月11日电题:专家提醒:谨防高盐高血压引发慢性肾脏病

  广东商业网记者陈席元、徐鹏航

  11日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近日,一篇声称食盐添加剂伤肾的文章引发关注。肾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不适,因此被称为“沉默杀手”。专家表示,高盐高血压易引发慢性肾脏病,关注早期信号、注意筛查、合理膳食,是防治肾脏病的关键。

  网传食盐添加剂伤肾,专家辟谣

  近日,网上流传一篇文章《老教授亲身经历:食盐添加剂是多么可怕》,称家里的食盐含有亚铁氰化钾,导致肾脏出了毛病,改用不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后,症状就消失了。

  “首先要明确,亚铁氰化钾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江苏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吴少杰介绍,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标准,亚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钠可作为抗结剂,添加到盐及代盐制品,但有量的规定。

  在北京一家大型商场,记者找到了海盐、竹盐、深井岩盐等9种食盐,其中4种含有亚铁氰化钾。在某海外购物网站上,多款外国产食盐也标明添加了亚铁氰化钠。

  氰化物是众所周知的剧毒物质,多了“亚铁”二字,就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吗?吴少杰告诉记者,氰化物极易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性极强的络合物,因此亚铁氰化物的毒性很低。“氰化物遇到了亚铁离子,就像‘恶魔’被牢牢锁住,毒性被钝化,无法再兴风作浪。”

  根据资料,美国对亚铁氰化钠的限量是每公斤13毫克,欧盟对亚铁氰化物的标准则是每公斤20毫克。“我国的标准比欧美还要严格。”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沈蕾说,“与其担心食盐添加剂,居民更应当关注盐的摄入量过高,可能引发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

  肾脏病是“沉默杀手”,要注意早期信号

  2020年2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1.3亿人。沈蕾介绍,肾脏病一般具有隐匿性,早期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因此不易察觉,有“沉默杀手”之称,要注意身体出现的一些信号。

  信号一:早晨起床后,眼睑或面部水肿,活动后下肢出现水肿,经过休息也无法缓解;信号二:总是腰酸乏力,精神欠佳,不明原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信号三:尿色发深,尿中泡沫增多,且久置不散,或夜尿明显增多;信号四:血压突然升高,这一点年轻人要尤其注意。

  沈蕾表示,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肾脏异常,而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家族史、系统性红斑狼疮、肥胖、痛风、长期使用中草药和止痛剂等药物的人群是高危人群,更要注意筛查。

  沈蕾介绍,盐摄入过量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而高血压又与肾脏病密切相关。“普通人要把盐的摄入量限制在正常水平,特别是‘隐形的盐’,如酱油等调料以及不少零食,含有大量氯化钠。”她建议,肾脏病患者购买食品应注意成分表中氯化钠的含量,尽量减少盐的摄入。

  慢性肾脏病不可怕,自我管理是关键

  今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是“积极面对肾病,共享精彩人生”。沈蕾表示,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处于疾病早期,尽早干预和治疗,对患者来说可以防止疾病进入不可逆阶段,避免透析,对社会来说可以节约大量的经济和医疗资源。

  “治疗慢性肾脏病需要医患双方长期共同参与。病人既不应听之任之,不当回事;也不能病急乱投医,自行增减药物,反而加重肾脏负担。”沈蕾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每一至三个月进行蛋白尿、肾功能或影像学检查,在家中要自测血压、血糖,并做好记录。

  沈蕾表示,除了通过服药控制血脂、尿酸等指标,更重要的是保持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设由肾内科医生主导,营养师、临床药师、专病护师等参与的多学科专病联合门诊,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做到低蛋白、低盐、低糖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防止造成不良后果。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