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真材实料,匠心传承,红荔力酒以实力传递“健康生活...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消费偏好也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中国酒类市场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从过去注重度数与“喝得尽兴”,到如今更强调风味、健康与饮用场景的契合,消费者对酒的选择正从“喝什么”转向“为什么喝”...
产业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
携手抗击疫情 广东援鄂医疗队在快手传递战“疫”正能量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特别的冬天。这个“特殊”的冬日,也因为爱感受到别样的温暖。面对疫情,广东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员毫不犹豫奔向武汉,他们心中有惧,却从来无悔,迅速投入这场不见...
她有垃圾分类“强迫症” 被吐槽也不改耐心与恒心
发布时间:2019/08/28 新闻 浏览:1157
在广州各个街道、社区,有许多为垃圾分类努力工作的人,陈佳华就是其中之一。自2015年毕业就来到沙东街固废办工作的陈佳华,在近四年的垃圾分类工作中,边学习,边感受。她发现,垃圾分类推广工作需要水滴石穿的力量,长期的沟通、交流能让居民慢慢接纳垃圾分类。
陈佳华直言,也遇到过非常抵触垃圾分类的居民。最大的“危机”,发生在侨乐新村撤桶行动中。
面对居民普遍的不满,一次沟通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更多耐心与恒心,“不断地和居民们解释”是工作人员采取的最简单也最有用的方法。陈佳华笑道:“要让居民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慢慢地,有一部分居民首先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分类,他们就会行动起来做垃圾分类,并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
对待垃圾分类,陈佳华可从来不会只是“纸上谈兵”,生活中她也是仔细做好垃圾分类,带动身边人形成分类习惯。
刚开始做垃圾分类时,陈佳华的男朋友对此很不习惯,吐槽她在垃圾分类上的“强令高压”完全是强迫症的体现。陈佳华分享道:“家里是放了两个垃圾桶,有时候他把纸巾错扔到餐厨垃圾桶里面了,我就叫他捡起来重新扔。”经过了最初不理解、不习惯的过程,现在垃圾分类也变成了她男朋友的生活习惯。“和他说多了,他就自觉会去做。”陈佳华发现,“虽然一开始做垃圾分类会觉得有些难,有些麻烦,但其实时间久了,垃圾该扔哪个垃圾桶就形成条件反射,也变得很容易了。”
同时,她也发现垃圾分类的大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还是投放点、智能系统等硬件设施,各个环节具备了,才更容易鼓励人们垃圾分类。陈佳华说:“我爸妈在老家那边就没有太多垃圾分类的氛围,所以做得比较少。但是如果大家都做垃圾分类的话,你会觉得我一人不做就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所以环境很重要。”
随着垃圾后端处理技术的日益发展,前端垃圾分类细则也随之不断变化。陈佳华直言:“像我这样做宣传工作的就需要把准确的分类细则传递给居民,所以我的工作也是随着垃圾分类的发展不断更新,不断学习。”
垃圾分类“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需要水滴石穿的力量,而这些力量的来源,就是每一个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者的耐心与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