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非遗活水入校园显文化魅力

新闻

2024世界高效热管理材料与设备博览会暨峰会 | 10月15-17日深圳隆重举办! 2024世界高效热管理材料与设备博览会暨峰会 | 10月...

电子技术快速迭代进步,芯片、器件和电子设备等向微型化、高性能化、集成化及多功能等方向发展,功率密...

产业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博研国际教育·博士课程和马来西亚APU亚太科技大学经过多年努力,联合开发的课程GMBA工商管理硕士(金领...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针对今年初,不少车主反映离开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不能看到全程通行费用的问题,经过改善优化,明天(4/1...

非遗活水入校园显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18/07/13 新闻 浏览:909

 
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焕发了“第二春”,慢慢走进大众视野,甚至走进校园,与学生亲密接触。东莞文化馆从去年开始便正式启动非遗进校园项目,传承人进入校园与学生互动,手把手教授学生非遗知识,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年开始,该项目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今年上半年,刚结束的第一学期,38场进校园活动顺利结束,参与者达近4万人。
相比对非遗内容的展示,东莞文化馆努力将非遗项目往系统化方向推动。东莞文化馆非遗部办公室主任何超群表示,他们准备在这个暑假和莞城教育办、文管中心联合开始研发非遗课程,让非遗项目形成系统课程进入学生课本,从而真正走进校园。
2013~2016年
探索:从零星展板展示到形成系统
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很强烈
“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有非遗进校园这个想法,2014年便开始着手,但当时仅仅只是一些展板展示以及活态展示,零星的几场,具体怎么做也没想好。”何超群说。
东莞文化馆在2014年到2015年期间,一共做了13场活动,没有形成系统,像是在打“游击战”,影响力十分有限。何超群他们原本以为这些古老的文化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但后来他们发现原来的想法错了。2015年,他们在东城一所小学组织非遗表演,引来了孩子们的热捧。
“孩子们疯掉了!整个场面都很疯狂!欢呼声、掌声响成一大片,放学以后一小时小学生们才肯离开。”何超群激动地回忆,“传统文化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传统文化的魅力经久不衰!”
“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很强烈、很广泛。”从那以后,何超群觉得,仅仅像打“游击”一样在零星几个学校做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系统,让非遗项目对学校形成大范围的影响。
但是,这又谈何容易!
正当何超群他们开始踌躇的时候,又一“春风”吹了过来。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并纳入国民教育。沐浴着这股“春风”,东莞文化馆开始对非遗进校园活动进行了一个系统的部署。去年上半年,非遗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今年第一学期,东莞文化馆便已经组织完成了38场活动,已经有近4万人参与其中。
现状:已经形成系列活动
2017~2018年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课堂教授非遗知识
“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系列活动,我们现在是‘送进去’和‘走出来’结合在一起。‘送进去’是指非遗传承人走进学校课堂教授非遗知识,让学生们对非遗的印象先建立起来。但这远远不够,还要‘走出来’,即把学生们带去非遗展厅、传承基地,让他们对非遗进行感性认识。”何超群介绍,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便发布了关于“研学旅行”的相关文件,东莞“研学旅行”方案也下发到各个学校,虽然还没有正式在全市铺开,但目前东莞一些学校已经开始着手做。“非遗进校园绝对是‘研学旅行’的一个好素材!是一个必然趋势。”何超群说。
“我们由非遗中心带动,有意识地推动非遗进入每个学校。”何超群还介绍,其他城市也正在做非遗进校园活动,但很多不是非遗中心有意识地组织,而是学校的自主行为,内容和程度都不一样。
目前,东莞文化馆推动非遗进校园共有5项内容,一是“送进去”,二是“走出来”,三是小小传承人系列活动,包括“我来写非遗”“我来画非遗”“我来拍非遗”等,文化馆还与广东广美设计研究院合作,由专业的老师来开班授课,同时还与媒体合作,将孩子们的作品登载出来。
第四项是评选非遗进校园优秀项目,如莞城步步高小学开设莞草特殊美术课程,这个项目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东莞石龙中心幼儿园编写了非遗课本,专门挑选了几个石龙特有的非遗项目作为素材,有针对性地做了非遗课程的研究报告。
最后一项,即将非遗进校园活动推向高潮——进行非遗课程的开发。
发展:研发非遗课程
2019年后
开发非遗课程 有望明年使用
“今年我们东莞市非遗中心计划做63场非遗进校园活动,但东莞有两三百间学校,63场活动仅仅是杯水车薪,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何超群说。
“一些学校已经根据地方特色开设非遗课程,但对于全市来说,缺少一种系统的安排。我们准备和莞城教育办、文管中心联合研发非遗课程,这个项目预计将在今年暑假开始启动,主要把课程研发的团队搭建起来。”何超群表示,“现在正在莞城进行试点。”
非遗课程研发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东莞文化馆准备聘请一个课程研发方面的专家,依托莞城教育办,组织一线的老师编写课程内容,形成一个专业的课程研发团队。目前的想法是,根据学生年龄段,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开发,刚开始主要面向小学各个年级,以“常识+动手能力”为课程主要内容,物色优秀而有经验的老师对“这个课怎么上”出谋划策。
“对于这个课程,我们很谨慎,先做一个模子出来,先准备莞城的学校进行试点,完善后再向全市推广。这个课程计划明年五六月份初稿就可以印发,明年下半年就可以在莞城的小学课本里投入使用。”何超群说。
“以前只是体验,现在课程研发才是真正让孩子们走进非遗,让他们对非遗产生不可磨灭的印象,形成更深刻的体验。”
引导学生做调研性非遗项目
针对不同年级,非遗课程研发对小学、中学到大学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和内容。何超群表示,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学生可以做一些非遗项目的调研性活动,比如糖不甩,怎么把它做成一个商品,让它进入流通市场?这让孩子们思考更加深层次的项目,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体验。
去年,东莞文化馆开展了一次非遗创意作品大赛,引来不少大学生、中小学生参加。何超群设想,未来孩子们将带着研究性的目标走进非遗项目,比如可引导大学生对非遗项目进行创意开发,在此过程中,他们会更加深刻地领会非遗。
何超群说,非遗要焕发新魅力,一是要促进非遗项目的现代转变,二是要促进非遗项目的产业转变,而非遗进校园无疑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困难
非遗课程进校园遇到一些问题
非遗课程会否增加学生负担?
其实,非遗课程进校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何超群坦言,有的学校很有前瞻性,亲自带队做非遗课程研发,主动开展一些活动和课程,但还存在一些学校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的情况。
“学生的学业已经够重了,他们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还要给他们增加这些负担?”对于非遗进校园,有的人产生一些疑问,甚至抗拒,认为这些传统文化的课程会影响到学校原来的主要课程、增加学生的负担。这样的一股阻力影响了非遗进校园的进程。
“我们主张先实践后理论,目标是通过孩子们的自觉感知来传授知识。我们对非遗活动进校园有考评内容,但考评不是以分数来作为标准,‘玩得怎么样’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你知道怎么区别麒麟舞和醒狮的头的方向,知道莞香是怎么来的,你只需要知道,但不需要精确知道,即使未来课程开发出来了,我们也是这种要求,希望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这些内容。先体验,然后再做探索性的研究。考评没有死的标准,也不列入考试内容,只是人文素养的一种体现。”何超群表示。
非遗项目面临传承人严重不足的困境
去年,光在东莞文化馆展厅就接待了包括学校、旅行团在内的100余个团队,随着非遗进校园项目的开展,涉及的学校越来越广,场次越来越多,而目前东莞能讲课的非遗传承人只有十几个,本身就有限,有时候一天有两三个学校同时开展活动,非遗项目面临传承人严重不足的困境。
“非遗传承人严重不足,这个问题是永远存在的,我们现在有意识地去解决:一是培养非遗传承人、非遗讲解员,二是依靠社会力量介入。”何超群表示,学校发动家委会,由家委会组织活动、维持秩序,还有企业、旅行团、银行、媒体等加入并主动帮忙推广宣传,这些无疑让这个非遗进校园活动越办越大、越办越好。非遗讲座的需求越来越大,在非遗传承人方面,要主动培养,像矮仔肠制作基地,包括学校团体在内,该基地传承人一个人一年做了80多场活动,超负荷。“让传承人每次讲课都要有意识地带两个徒弟,掌握讲课的内容、过程,最终,徒弟可以上岗。”
另外,文化馆今年招聘了一批讲解员志愿者,目前已经招募了20个讲解员志愿者并已经进行培训,其中有企业老板、企业高管、高级教师等。“我们要求讲解员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身体健康,主要在非遗墟市、非遗传承基地里提供讲解服务。”何超群表示,“现在我们所做的,实际上仅仅是非遗进校园活动的一个开头。”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