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真材实料,匠心传承,红荔力酒以实力传递“健康生活...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消费偏好也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中国酒类市场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从过去注重度数与“喝得尽兴”,到如今更强调风味、健康与饮用场景的契合,消费者对酒的选择正从“喝什么”转向“为什么喝”...
产业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
携手抗击疫情 广东援鄂医疗队在快手传递战“疫”正能量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特别的冬天。这个“特殊”的冬日,也因为爱感受到别样的温暖。面对疫情,广东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员毫不犹豫奔向武汉,他们心中有惧,却从来无悔,迅速投入这场不见...
公益“冷”思考:数十亿元爱心与救援力量,需要数字化赋能
发布时间:2021/09/08 公益 浏览:186
公益慈善正在激发出巨大的社会能量。
木诗(化名)在广州某媒体工作多年。一个月前,她为河南洪灾捐款时,社会各界已筹措近90亿元款物。一艘艘救生艇于湍流中转移数十万群众,让她隐隐感到热血沸腾:如火如荼的救援里,竟也有自己贡献的一份小小力量。
如今,9月9日“99公益日”即将到来,木诗的朋友圈中多了为不同公益项目的进行的各类捐赠号召:环保、济困、社区、平等、发展……人们怀着巨大的热情,期许以公益之力建设美好社会。她前所未有地感觉到公益慈善的存在感。
但热潮的另一端,挑战悄然而至。一位公益人士回忆河南救灾一线:“想要把救灾救到实处,就必须降低资源错配的风险”。当需求和供给不断放大,如何精准定位社会痛点并有效发挥作用?在日前NGO2.0和轻流共同举办的“无代码灾害救助管理解决方案”云分享上,公益慈善界以及互联网行业的专业人员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用“无代码”技术赋能公益未来。
和许多人一样,木诗接触到公益慈善纯粹源于偶然。偶尔成为志愿者,报道慈善故事,接触社会的不同层面,她发现,身边有贫困如洗的人,光靠政府的兜底,他们还不足以改变自己人生。城市中也有许多主流视角外的特需群体,有残障朋友,有流动儿童,他们仍未能获得支撑自己探索个体价值的力量。社会的一点一滴不能仅靠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建设,还需要第三种力量。
这种感觉在突发公共应急情况面前尤为明显。7月底,“风雨同舟”“同舟共济”“我们一起加油”“驰援防汛”……捐款的宣传语铺天盖地而来,与此同时,一支支救援队从不同的起点出发,不同地区的公益慈善组织也发起驰援项目。
然而,捐赠的资金是否真的能派上用场?如何把社会力量用在刀刃上?
“对我们而言,必须思考如何行动,才能让救援行动响应到每一个痛点和需求,物资及时送到有需要的地方。”一位负责救灾项目的慈善组织负责人透露,救灾点燃了许多人的捐赠决心,一开始大家觉得捐款捐物越多越好,但冷静一想,挑战随之而至——如何对款物进行合理分配、派发,物尽其用,避免款物浪费或支援不到位?
痛点:物资汇集、整理、更新需求
无论是这一场洪水救灾,还是更早前的疫情驰援,慈善(公益)组织都在面临同样的难题:需求在哪,需求是什么,如何提供及时支持,如何减少程序,提高效率。
以救灾为例,记者观察发现:汇集、整理、更新需求是极为繁复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互联网技术企业轻流售前工程师陆俊解释道,传统的灾害救助物资管理工作,大部分是手工通过excel记录、匹配物资和发放物资,在统计类目不一致、数量不明确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物资的缺漏,同时又浪费大量人力进行重复性工作。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陈颋贤通过在河南救灾中收集来自各救灾基金会的反馈,总结了多个救灾痛点:物资记录低效、需求实效性差、信息不对称、物资难组合。
更为困难的是,要搭建一套庞大的软件系统以应对不断扩大的社会需求,对目前的慈善(公益)组织而言并不现实。
实际上,不仅仅是7月的救灾行动面临这些难题。在6月,为防控本土疫情的传播,广州对部分区域实施严格管控,迅速建立一个临时的生活机制,公益慈善发挥着物资支援的重要作用。一位本土慈善组织负责人透露:“我们知道管控区域需要物资,但却找不到获取具体需求的渠道,同一时间,社会捐赠热情高涨,物资堆满了一车又一车,等待着出发。”该负责人回忆道,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为捐而捐,但也不知捐什么。
“无代码灾害救助管理解决方案”云分享中,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制图组负责人小寞透露,在以往救灾经验的基础上,卓明联动多方打造了“紧急求助”和“需求信息”两个平台:“前者显示了具体哪一个位置上有谁在求助。卓明在求助信息登记方面,在石墨表单、腾讯文档等多个平台发出去,最终收集了超过其3万条求助信息,而为了核实信息,动员了超过1000名志愿者”。
值得关注的是,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借助了数字化的力量,解决灾害援助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个过程全程基于“无代码”进行技术的开发。NGO2.0执行主任张强分享道,“无须代码基础的有需要的人员,就能够使用这个数字化开发平台,快速构建应用,并根据业务需要随时调整、更新、迭代”。在具体实践中,卓明正是通过“轻代码·云平台”,快速汇集和打通各组织间的信息,为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提供需求信息汇总、实时数据更新及可靠的援助指引。
但打破供需之间的屏障,不仅仅需要技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陈颋贤认为,公益组织数字化可以考虑借鉴商业领域中的成熟模型,减少搭建成本,另一方面,灾害反思应当从全局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局限于当下工作的痛点来寻找数字化工具:“技术是一种工具,但技术背后是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公益组织需要灵活借用互联网的力量,借船出海。”此次云分享活动负责人指出,“无代码开发应当成为数字时代的常备能力,公益机构早一些具备无代码开发能力,就能够释放更多的时间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