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真材实料,匠心传承,红荔力酒以实力传递“健康生活...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消费偏好也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中国酒类市场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从过去注重度数与“喝得尽兴”,到如今更强调风味、健康与饮用场景的契合,消费者对酒的选择正从“喝什么”转向“为什么喝”...
产业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
携手抗击疫情 广东援鄂医疗队在快手传递战“疫”正能量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特别的冬天。这个“特殊”的冬日,也因为爱感受到别样的温暖。面对疫情,广东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员毫不犹豫奔向武汉,他们心中有惧,却从来无悔,迅速投入这场不见...
交通运输部首次发布珠江航运“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七个重点领域
发布时间:2022/01/08 财经 浏览:299
1月5日,记者从珠江航务管理局新闻发布会获悉,交通运输部发布了《珠江航运“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珠江航运规划首次正式纳入交通运输部规划体系,对于在新发展阶段开启加快推进珠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珠江水系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已达到2620公里
《规划》明确,珠江航运“十四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珠江航运体系初步形成,航道功能、装备水平、服务品质、保障能力、管理效能显著提升,总体服务能力满足交通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珠江水运围绕服务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补齐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建成西江界首至肇庆3000吨级航道、西伶通道3000吨级航道、磨刀门水道出海航道,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建成通航。柳江、都柳江、黔江、左江、北江等重要支流航道干支通达条件大幅改善。
截至2020年底,珠江水系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2620公里,比2015年增加1045公里,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达到1.5亿吨,基本实现《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阶段性目标。2020年,珠江水系四省(自治区)完成水路货运量13.8亿吨、珠江水系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2亿吨,较2015年年均分别增长6.3%、4.6%;其中,珠江水系内河货运量8.6亿吨、珠江水系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7.3亿吨,较2015年年均分别增长4.4%和6.0%;珠江水系完成内河客运量819万人次,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总体规模有所下降。
安全应急能力不断提高,水上交通事故指标明显下降。“十三五”时期,珠江水系内河运输船舶年均发生一般等级以上交通事故12件、死亡13人、沉船4艘、直接经济损失约1118万元,分别比“十二五”时期下降42.5%、28.4%、54.2%和23.5%。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珠江水运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精准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珠江航运体系,提升总体服务能力,满足交通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七个重点领域发力擘画珠江发展蓝图
《规划》共提出七个方面27项重点任务以及6项重点工程:
一是提高航道发展质量,巩固西江航运干线主轴作用,完善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提升支流航道等级,提高航道养护水平,加快建设干支衔接、区域成网、江海联通的高等级航道体系。
二是推动港口转型升级,优化港口结构,强化内河枢纽港口建设,以资本为纽带引导港口资源整合,推动港城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资源集约、区域协同的现代港口体系。
三是提升航运服务水平,推进运力结构调整,优化运输组织,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拓展水上旅游客运服务,加快建设运力优化、组织高效、衔接融合的航运服务体系。
四是强化安全应急保障,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水上安全监管、应急救助和支持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建设设施完备、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安全应急体系。
五是促进航运绿色发展,加强船舶污染防治,推进绿色航道和绿色港口建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航运领域的转化应用,加快建设生态示范、节能环保、污染管控的绿色航运体系。
六是加快智能航运建设,推进西江数字航道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航运综合信息的集成运用,提高设施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珠江航运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建设自主感知、信息交互、要素协同的智能航运体系。
七是提升行业管理效能,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珠江航运发展软实力,完善配套法规政策标准,加快建设权责清晰、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