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数字化转型赋能线下消费新生态:壹指快付助力实体...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指引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随着金税四期落地、消费复苏政策加码,线下门店正面临合规升级与经营增效的双重挑战。如何在...
产业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
携手抗击疫情 广东援鄂医疗队在快手传递战“疫”正能量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特别的冬天。这个“特殊”的冬日,也因为爱感受到别样的温暖。面对疫情,广东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员毫不犹豫奔向武汉,他们心中有惧,却从来无悔,迅速投入这场不见...
这就是汕尾!
发布时间:2021/03/18 财经 浏览:397
从镇级行政单位
一跃成为地级市
从没有存在感的“小透明”
到2020年GDP增速全省第一
从被遗忘的角落
到坐拥四通八达的交通
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觉醒
这就是汕尾!
汕尾
是历史厚重的革命老区
是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
是一座蕴藏商机的未来之城
“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
就算不知道广东汕尾
也一定听过这句话
海陆丰人
坚强的外表下有着
和大自然抗衡的勇气
汕尾地处亚热带
背山面海
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
差不多每年都会登陆“洗劫”
海陆丰人在与自然灾害长期的斗争中
养成了顽强骠悍的性格
民谚因此而来
那时的海陆丰还不是汕尾
1988年1月
经国务院批准
在原惠阳地区
海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
设置地级汕尾市
一、汕尾之美 美在大海
汕尾的美来自大海
湛蓝的天空下
白色风车迎风旋转
带着爱琴海上的浪漫
渔船满载而归
汕尾南濒南海
海岸线长达455.2km
占全广东省海岸线长度的11.1%
素有“粤东旅游黄金海岸”之称
阳光、沙滩
是大海不变的主题
汕尾是天然深水港
是全国沿海开放第一类口岸
在汕尾的海滩景色里
弥漫着温暖的味道
夕阳为沙滩披上了金色的外衣
成为海上最亮丽的风景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
认识红海湾的蔚蓝
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红海湾
湖泊、岛屿、港湾交错
具有独特的亚热带海滨风光
成为海边休闲游的大热之地
作为全国26个重点天然海水浴场之一
红海湾是广东乃至全国
著名的“海上运动基地”
曾多次承办大型帆船项目比赛
被誉为“广东帆船之都”
品清湖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是天然的避风良港
作为汕尾港的“生命湖”
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被誉为汕尾的“母亲湖”
受益于深汕合作区的辐射
在拥有7公里海边沙滩的金町湾
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海上降落伞、水上飞鱼、摩托艇……
多样化的娱乐项目供游客体验
二、汕尾之美 美在美食
说到广东美食
潮汕美食当仁不让
汕尾虽属潮汕一带
但它既受潮汕影响
又独树一帜
食物里带有个性气质
汕尾人以“会吃”闻名
极愿意在吃上下功夫
走进汕尾的美食
恨不能向天再借5个胃
海鲜
是汕尾饭桌上的重头戏
全国人们都知道
粤菜追求食材本身的味道
最直接的体现
就在一个“鲜”
海鲜怎么才最鲜?
活蹦乱跳的时候最“鲜”
红木鲢鱼、马头鱼、大黄花鱼
海蜇、乌贼、鱿鱼
响螺、牡蛎、花蚶
贻贝、蛏子、海瓜子
……
此处省略n种海鲜
汕尾的海鲜
不需要繁杂的烹饪手法
足以让海鲜发挥出
极致的鲜美
但汕尾不只有海鲜
还有很多美味小吃
汕尾甜粿
是汕尾人过年必备的
节日食品之一
很多家庭都有做甜粿的习俗
粿条汤
最具古早味的海陆丰早餐
还是它——粿条汤
一大清早来碗热乎乎的粿条汤
暖身又暖心
“吃货”的饭碗里
少不了汕尾肠粉
汕尾肠粉讲求内涵
在美食的制作上
也是精益求精
一盘肠粉下肚
疲惫消失殆尽
汕尾薄饼
过去是清明节的节日食品
每逢清明节的早上
上山祭完祖回家后
人们都会用薄饼作为午餐
扁食
又称为馄饨
一碗好吃的扁食颇有讲究
汕尾扁食的皮
是面粉加番薯淀粉手工擀制
不仅要厚度纤薄
煮后才能近乎透明状
还要薄厚均匀并有较强韧性
三、汕尾之美 美在精神
汕尾
是承载着红色记忆的革命老区
红宫红场
是中国大革命时期
以彭湃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
领导海陆丰人民建立的
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
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章
向人们展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
前赴后继的光辉事迹
激励着后人沿着先烈开创的道路
奋勇前进
不只是彭湃先生
“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
核动力专家彭士禄
中央音乐学校首任院长马思聪
“中国数学巨星”之一吕以辇
著名导演徐克
著名演员黎耀祥
……
他们都来自汕尾
四、汕尾之美 美在艺术
汕尾
不仅是海滨小城
也是艺术之乡
潮汕、闽南、广府和客家文化
在这里交汇
汕尾文化多元而兼容
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这里
有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
选在传统节日时前往汕尾
通常会看到一些
浩浩荡荡的民俗活动
英歌舞
滚地金龙
正字戏
划龙舟
汕尾的凤山妈祖石像
建于1994年
是中国大陆目前最大型的
妈祖艺术石雕像之一
也是汕尾港的标志
随着汕尾港航线的对外拓展
凤山妈祖庙
成了汕尾人民和海内外侨胞
寻根问祖之地
古典建筑学和现代建筑工艺
在这里融汇
蔓延着一种传承和延续
……
玄武山
是佛道两教合一的
宗教活动场所
寺内保存有大量
寺藏历史文物
已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高铁的建设推进
打响了交通“大会战”
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正在完善
让汕尾的城市品质
明显提升
广汕高铁
连接着广州和粤东地区
预计2023年通车后
广州到汕尾的通勤时间
将由现在的2小时左右
压缩到40分钟左右
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助推粤东地区加快发展
不仅如此
还有汕汕铁路、龙汕铁路、汕尾机场
……
汕尾积极融入
“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
一张紧密的交通网逐步形成
一条条高铁从汕尾穿过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深汕合作区像一条巨龙
点亮了这颗“遗落”的明珠
深埋于骨子里的生猛性格
让汕尾人乘风破浪
扬帆远航
今天的汕尾
传统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高质量发展态势强劲
在沉睡中逆袭的汕尾
2020年GDP实现增速全省第一
汕尾闯出一条
革命老区的突围之路!
来源:直播大湾区
出品人:汪金生
策划:黄玫 王航帆
作者:李幸子
摄影:李琼梅、张新平、蓝远峰、黄晶、何夏逢、李永川、陈石松、施辰亮等(部分照片由汕尾市委宣传部、陆丰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万芷伊
校对:冯倩敏
鸣谢:汕尾市委宣传部、陆丰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