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enterpris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 > 两代人23年守护珠江源

新闻

讴歌生命,唱享健康 讴歌生命,唱享健康

讴歌生命,唱享健康 广东中医药事业走进特色康养新时代 2024年5月18日下午,在岭南第一山罗浮山下的“罗...

  • 【江西首发】南昌爱尔全光塑个性化近视矫正技术发...

    伴随着我国社会各级对近视防控与近视矫正问题的不断关注,患者对于治疗手段的先进性、精准性、个性化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而在“个性化定制”蓬勃发展的今日,究竟如何定义真正的个性化、定制化的高阶标准,成了消费...

产业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博研国际教育·博士课程和马来西亚APU亚太科技大学经过多年努力,联合开发的课程GMBA工商管理硕士(金领...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针对今年初,不少车主反映离开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不能看到全程通行费用的问题,经过改善优化,明天(4/1...

两代人23年守护珠江源

发布时间:2018/06/14 企业 浏览:887

现在珠江源基本上保留着20多年前的原始痕迹。珠江源保护区目前已被申报为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水会一直清下去。”向记者介绍起珠江源保护区的现状,珠江源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余勤方一脸自豪。
一把柴刀,一只水壶、一个干粮袋,这就是余勤方巡山的装备。饿了就吃口干粮,渴了就装山间的溪水喝。爬坡过坎,密林中的树枝、荆棘把他的胳膊都划破了,他一边挥舞着柴刀开路,一边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着林区的各种动植物。
今年36岁的余勤方和妻子施红梅作为珠江源的第二代守护者,已经在这里守护了整整11年。11年下来,12.5平方公里的保护区的各个角落他都走遍了,他笑称自己“眼睛闭着也能在其中转一圈”。如今,珠江源的水质常年能达到I类。广东人能喝上清澈的珠江水,离不开珠江源两代人的辛勤付出。
因为常年在大山中暴晒,余勤方皮肤黝黑粗糙,但一双大手却像铁钳一般有劲。每次巡山虽然辛苦,但他却似乎很快活,还哼着小曲。林海茫茫,泉水叮咚。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马雄山,海拔2444米,是珠江正源。虽然已经是6月,山中的马缨花依然怒放,香气袭人。
 
1
 

珠江源的水质清澈见底。

夫妻俩守护珠江源11年
马雄山是滇中坝子上的一个平缓的山丘。走近看,马雄山似乎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比周围的小山丘也高不了多少。余勤方笑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谁让它是珠江正源呢。”
在马雄山的山脚下,在有一个宽20余米、高六七米的山洞,洞口上方写着“珠江源”3个大字。海拔2145米的这个崖洞,便是1942年和1952年两次查勘认定的珠江源。广东人所喝的珠江水,便是从这个崖洞发源,涓涓细流,绵延2200多公里,最终分成各个支流,汇入珠江。不过由于当前比较干旱,洞口的水量较小,只剩下几根像珠帘一般的泉水滴滴答答。余勤方说,每年七八月份的雨季,山上的雨水跟着向下倾泻,地下泉眼也向外冒水,洞口的1/3全部被流水覆盖,会形成波涛震天的大瀑布,站在百米开外都能听到。
1985年马雄山所在地就被勘定为珠江源头,整个珠江源保护区则是从1995年开始建设,其中核心保护区有12.5平方公里(约2万亩),加上试验区和缓冲区在一起,面积有100平方公里。而在这100平方公里内,没有一家工业企业,尤其是核心保护区,更是全封闭,与周围的村庄完全隔开。余勤方和30多名管理员就常年守护在这2万亩深山中。
既然是珠江源,水肯定是少不了的。余勤方表示,整个珠江源保护区的水域面积大约有30万平方米,主要分为3个区域。第一部分是崖洞及四周水域,大概有2万平方米。第二部分是距崖洞直线距离1公里处有个滴水湖,面积约有20万平方米。滴水湖再往上两公里,有一个大冲水库,水域面积有滴水湖的2/3。
珠江源的水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块是地下水。因为这边是喀斯特地貌,水通过溶洞渗出来。第二部分是地表径流水,雨季的时候,雨水蓄积下来流进水域。第三,水面以下有很多泉眼,汇集到洞口的湖中。因为水面下有很多泉眼,几百年来珠江源从来没有断流过,哪怕在旱季。
在珠江源保护区驻守了十多年,对于保护区的各种典故,余勤方也信手拈来。他介绍说,马雄山山顶上若是落下一滴雨水,会有“一水滴三江”的奇观。可别小看了这座小山丘,是重要的大江水系分水岭。落在山上的水,向西向东向北,分别流入长江水系的牛栏江,以及珠江水系的南盘江、北盘江。
每天巡山20公里
余勤方到保护区11年了,但还不是最“资深”的,不少管理员在这里守护了20年。他时常听一批老队员们讲起保护区刚建时的峥嵘岁月。那时,保护区没有水,也没有电,一到晚上,深山老林就是漆黑一片,就只能点蜡烛。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条件改善了一些,上级给保护区这边配了一台柴油发电机,因为有时遇到紧急情况,黑灯瞎火的也不行。山大沟深,交通偏远,是队员们面临的首个考验。保护区距离沾益区有50公里,但在20年前,大约有40公里都没有路,剩下的10公里是烂泥路,到了距保护区最近的花山镇,全靠徒步,25公里的山路,通常要走上六七个小时。遇到下雨天,队员们只好拄一根竹竿当拐杖,顺着烂泥路往山上爬。所以,当时的第一代保护区队员,基本上常年都守在山上,与外界完全隔绝,只有过春节的时候,才会回家一趟。
直到2010年之后,景区的条件才算有所改善,守护在这里的工作人员才能看上电视,才算告别了与世隔绝的状态。由于地势偏远,并且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开荒种地,20多年来,守护在这里的人们吃的粮食、蔬菜都是从外面运进来的。肉类方面,偶尔还能储存一些腊肉,但新鲜蔬菜,在山中却是极为稀缺。尤其是冬天,大雪封山,补给进不来,大伙可能连续一个星期都吃不上新鲜蔬菜。
虽然山中的日子苦了点,但对余勤方来说,这片山林是他和妻子相识、相爱的地方,也是一家人幸福的起点。施红梅是2008年从旅游学校毕业,到珠江源保护区这边实习当导游,当时只有18岁,从那时起,两人便擦出了爱的火花。如今,她是这里的一名售票员。
说起珠江源保护区,余勤方言语中充满自豪。“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区共饮一江水,大家喝的珠江水,都来自我们这里。我们扎根在这里,其实是在替这四个省区的老百姓守护着一泓清水。”
23年来没砍过一棵树
“保护区内还建有近20公里围墙,森林覆盖率达98%,植物达1800种以上。珠江源保护区属大型湿地类型保护区,每年可直接储水两亿多立方米。”说起珠江源的威水史,余勤方停不下来。据他介绍,珠江源云南松(伏地松)、元江栲、杜鹃花(马缨花)、灰背栎比较多,其他树种不容易成活,因为这里气候恶劣,冬天最冷有零下10℃,风很大,只有耐旱树种才能活下去。
而对植物烂熟于心,得益于他每天20公里的巡山。山中毒蛇、蜜蜂到处都是,野猪也经常能见到,被蛇咬、被蜜蜂叮,那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他在巡山时,踩在一块滑坡的石头上,脚下打滑,他的脚骨折了。他只好忍着疼痛,用野草拧成草绳,将骨折的地方先固定住,然后,拄着一根树枝,一瘸一拐地从山里“匍匐”出来。
让余勤方引以为豪的是,自从建立保护区以来,珠江源头的山林里就没有主动砍过一棵树,始终保持着原生林状态。如今,树林中落叶、腐殖质覆盖层的厚度达到30厘米。余勤方刚来的时候,还能看见保护区里蜿蜒逶迤的围墙,像微缩长城一般颇为壮观。现在保护区里的树木都长高成林了,也就看不到围墙了。余勤方说,看不到围墙是好事情,说明树木长得茂盛,没有遭到破坏和砍伐。
珠江源头常年I类水
“珠江源的1000多种植物,20多年下来,一种也没遭到破坏,这里到现在还是闻名全国的高山植物博物馆,很多是我们的独有物种。”他指着山间的一片针叶林告诉记者,这是珠江源地区特殊的树种——伏地松,就是趴在地上向四周生长的松树。伏地松是云南松的变异树种,生长在马雄山中,依地而卧,曲曲弯弯。原来,冬季山顶风很大,风力最大的时候能达到8级以上,冬季的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10℃。马雄山的山顶上,一年有大半年时间都在刮风。在这样的大风面前,松树也不得不低头,只能贴着地面生长。
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底是森林防火期,这是余勤方最忙碌的时节。每年有近20万人到保护区来参观,一点火星都不能冒,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曲靖市沾益区每年都要派一个专业扑火队进驻到景区,协助收缴火源。周围5个村委会也要跟保护区签订防火责任书,而保护区的护林员则要24小时巡山。余勤方和同伴们还准备了风力灭火机、灭火弹、高压水枪,还配有消防车,队员们个个都会灭火,算得上一支“准专业”的消防队。几年前,上级投入30多万元在马雄山山顶建了视频监控系统,方圆5公里范围内有烟、火星点,都会报警。从建保护区到现在,没发生过一起山火。
不仅山林保护得好,23年间这里的水源也一直得到最高级别的保护。余勤方告诉记者,马雄山是这里海拔最高的山峰,周围村庄中的生活污水都不会流入珠江源,珠江源的水通过麻地河水库流入到周围供村民们饮用。20年前,为了保护珠江源,原本居住在核心区内的十多户人家也被迁到了山外。
珠江源崖洞,30年前还让人爬进去钻洞玩,建保护区之后就隔离起来,禁止进去。如今,只要不是雨季,湖中水都清澈见底,可以直接饮用,达到I类水标准。“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珠江源。”余勤方说。
从保护区到县城有50公里,初来时余勤方也很不习惯,觉得太艰苦、太偏僻了。当时保护区只有10来个人,也没有配车,员工个人也买不起车,要出去一趟,必须要走8公里到外面的大路上,再在外面等小火车到沾益区,而火车则没个准点,有时要等上一个多小时。
珠江源头会一直清澈下去
孤独也是常年驻守在这里的人们最大的敌人。山中实在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余勤方来的前两年,每天晚上都觉得闲得发慌,到山中看看树木的长势、听听鸟叫,成了他最大的乐趣。说起父母,余勤方一脸愧疚,驻守深山,一年下来他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半个月。但和其他人相比,余勤方两口子算幸福的了,保护区的30多名管理员中像他们这样两口子在一起的并不多。很多人都常年与家人分离,哪怕是春节也不能与家人团聚。因为越是节假日,保护区就越忙,越不能休息。
但几年下来,他的心也平静下来了。能把珠江源头这2万亩山林和30万平方米水域保护好,别人一来看,夸赞他把珠江源头保护得这么好,水这么清澈,山林这么茂密,就让他很有成就感,能乐上好几天。“靠着这个信念,我才撑了这么多年。”
因为待遇低,位置偏僻,招人也很困难,很多人来了一年就走了。“我们有时需要一些专业素质过硬的人,但苦于条件所限,留不住人,只好自己培养人才,我们的有些导游就是由护林员转行过去的。”余勤方时常跟新来的员工说,要懂得感恩、奉献。他常拿自己的经历教育新员工。2007年刚来时,他的工资只有600元,现在工资则有四五千元。刚来时,山里连路都没有,电视都不能看。“现在条件比过去已经好得多了,已经有人买车了,出去吃个夜宵也是有可能的。网络也有了。当时宿舍都是5个人一起住,现在我们马上就要分配职工宿舍,每人一套。”
2008年的那场冰冻灾害,是他最难忘的经历。2008年的冰冻灾害,云南处于极度低温,整个珠江源也遭遇“冰封”。那时他刚来才1年多,8公里的烂泥路还没有硬化,进山的公路全部结着厚厚的冰层,外面的车进不来。余勤方和在山里值守的30多名同伴,断电、断粮、断菜,手机也没有信号,完全与外界失去联系。“当时没办法,能吃的都吃掉了,到最后只能吃土豆,最后吃了一个星期土豆,见到土豆就反胃。“直到大年初八,天气暖和一点了,上面才派了一辆越野车过来,给我们送来了一些物资。”
余勤方上山一看,很多百年大树上面都挂着冰凌,冰凌实在太重,把大树都压倒了,有些倒伏的大树把路全都堵上了。“当时真是心疼啊,感觉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了一样。”他连续多日组织除冰队,上山将树上的冰凌清除,然后将倒伏的树木扶正,建起保护支架。
这些年下来,余勤方逐渐感觉到自己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和这一泓清水。他已经习惯了呼吸这里新鲜的空气。“请广东的父老乡亲放心,我们一定会守护好珠江源,让这里的水一直清澈下去。”余勤方语调坚定地说。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