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小城创业故事:裹小递西昌站点的奋进之路
今日分享裹小递同城速配城市合作伙伴的创业经历,在瞬息万变的同城配送行业,裹小递西昌中心于 2022 年历经从 “野蛮生长” 到 “精细化运营” 的关键转型。这一路,有过试错的迷茫,更有突破的欣喜,如今,已精准锚...
产业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
携手抗击疫情 广东援鄂医疗队在快手传递战“疫”正能量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特别的冬天。这个“特殊”的冬日,也因为爱感受到别样的温暖。面对疫情,广东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员毫不犹豫奔向武汉,他们心中有惧,却从来无悔,迅速投入这场不见...
云从龙墓新出土字碑证实“云家山”说法至少有上百年历史
发布时间:2019/03/20 新闻 浏览:1528
白云山麓为啥有“云家山”?“云家山”的说法如何流传出去?近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云从龙墓”在修缮过程中有新发现,陵园东侧的正门台阶下藏有重建于民国十年的“云家山”灰批字字碑,证实100年前甚至更早,“云家山”的称呼就以字碑形式传扬出去。经有关文保专家证实,灰批字字碑整体为民国时期云从龙墓园原物,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应在原址按原貌保护,后续需要进一步勘探、查清墓门平台的位置和状况。
经雨水冲刷 “云家山”重见天日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天河兴华街银河村五仙桥的云从龙墓园,看见出土的墙面上,“云家山”三个字一字一框,都用隶书书写,结构极为工整。每个字框大约长60厘米,宽50厘米。左右两侧还有题款,分别为“裔孙韶敬书”和“民国十年辛酉重建”。
云氏族人介绍,碑上文字使用“灰批字”工艺,在民国时期属于较先进的做法,采用石灰、黄糖、糯米粉和沙子等材料,根据需求调配为不同颜色。族人云帅说,灰批字字碑在9日上午被发现。原来,自去年11月云从龙墓第三期修复工程启动以来,施工人员已完成藏碑亭的修缮工作,正将陵园广场东侧正门的石阶移走重造。
“施工人员挖开石阶,发现铁杆门下方墙面的泥土有不少中空的地方,连日降雨将部分泥土冲刷下来,竟发现字迹在其中若隐若现,待碑上的泥水完全褪去,拓印字就赫然在目。”云帅说。
首次证实“云家山”说法由来
据史料记载,宋末元初人云从龙,德才兼备,功绩显著,原居甘肃陇西县,历授宣武将军、昭勇大将军等要职。生前共4次在广东做官,死后被成宗皇帝铁穆耳赠正一品,谕旨赐葬广州白云山梅岭蝻蛇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附近居民都将这片山叫做‘云家山’,但是称谓的由来我们也不得而知,这也一直是族人心中的疑问。”族人云大宽说,“这次挖掘出写有‘云家山’的字碑和重建落款,说明了在100年前甚至更早,‘云家山’的称呼就以字碑的形式传扬出去。”
据《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天河区卷》记述,云从龙墓作为广东地区唯一保存的元代皇帝御旨赐葬古墓,曾遭到多次破坏,自明嘉靖年至20世纪80年代,有据可查的重修也有7次。“近百年来,‘云家山’字碑由于一直被封存在台阶的水泥中,才得以保留至今,具有重要的文物和研究价值。”云大宽说。
“云从龙墓是数量极少的元代皇帝谕葬古墓,这让陵园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据资深文物工作者江铁军介绍,此墓之所以能历经数百年存留至今,是因为历朝历代的执政者都曾颁布法令严明的“墓禁令”。
上一篇: 下月起,天河区积分入学开始申报
下一篇: 上九路居民楼今晨发生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