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真材实料,匠心传承,红荔力酒以实力传递“健康生活...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消费偏好也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中国酒类市场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从过去注重度数与“喝得尽兴”,到如今更强调风味、健康与饮用场景的契合,消费者对酒的选择正从“喝什么”转向“为什么喝”...
产业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
携手抗击疫情 广东援鄂医疗队在快手传递战“疫”正能量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特别的冬天。这个“特殊”的冬日,也因为爱感受到别样的温暖。面对疫情,广东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员毫不犹豫奔向武汉,他们心中有惧,却从来无悔,迅速投入这场不见...
公筷“光盘” 广州“食”尚
发布时间:2021/12/30 财经 浏览:388
“食在广州”是广州的一块金字招牌,它不仅代表食物种类丰富和味道好,更代表市民拥有良好的就餐习惯和文明餐饮意识。“公筷公勺”“光盘行动”等倡议,近年来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文明餐桌”行动落地生根并渗入到人们的意识中,成为广州的新“食”尚。
公筷公勺:在家在外都要用
广州人古惠莹家里添置了不少新筷子。总体分两类,一类是公筷,另一类是私筷。“公筷和私筷的图案是不一样的,这样比较便于区分。每一个菜都会配一双公筷,使用更方便一些。无论是家里的老人还是小孩,现在都习惯了在家吃饭也用公筷公勺,过去只是在外吃饭时才使用。”
古惠莹说,在家用公筷的生活习惯是这一两年养成的。从事酒店行业的她在工作中频繁接触到公筷制的推广,“酒店近两年加强疫情防控要求,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大力宣传公筷制的好处,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发。”一年半前,古惠莹成为一名妈妈。在学习育儿知识的过程中,她了解到许多疾病会通过唾沫传播给孩子,使用公筷公勺能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
在家在外都使用公筷的家庭在广州有不少。白领辜冠岳一家三口也是这两年开始使用公筷,“起因是当时看到媒体宣传倡导,我们认同这个观点就实施了。平日里我们三口之家吃饭,每个菜都会配上一双公筷,既卫生,还能保持食物不串味。”
推进公筷公勺使用,餐厅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动作更多,改变更为显著。记者走访酒店餐厅、粤菜馆、地方风味餐厅、火锅店等,见到公筷公勺的使用更加普及了。记者观察到,广州餐饮门店里公筷公勺的使用分为几种类型:个人双筷制、每菜一筷制、公筷定位制。个人双筷制,即餐厅为每位食客配置两双筷子,一双作为私用,一双作为公筷;每菜一筷制,即餐厅为每一道菜配置一双筷子;公筷定位制,是个别餐厅为了简单方便,在餐桌上设置2-3个点放置公筷。
此前,广州市文明办、广州日报、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联合发出“使用公筷公勺,推进广州文明餐桌建设”的倡议:市民消费者居家或外出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各餐饮企业主动提供配套服务设施,积极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在广州发出倡议后,全国各城市相继掀起了呼吁全民自觉使用公筷公勺的热潮。
“光盘行动”:节约之举已成习惯
“吃不完打包”是广州人的传统习惯。从事餐饮业多年、联合造食创始人魏旭翔告诉记者,“我观察发现,广州人用餐非常务实,并不铺张浪费,菜品配搭得当,所剩饭菜不多。而且广东餐桌有打包文化,光盘的几率非常高。”
市民万阿姨称,现在去餐厅吃饭,服务员变身“宣传大使”,“在我们点餐时服务员会提醒‘分量差不多了’,所以我们一般按服务员建议的‘N-1’原则来点菜,比如全家5个人来吃,那我们会先点4个大菜,不够再点。如果实在吃不完,餐厅也能提供免费打包服务。”记者走访多家餐饮门店,见到餐厅内都贴有“文明餐桌,从我做起,不剩饭、不剩菜”的提醒语,部分餐厅在桌面特设台卡提醒。各餐厅为鼓励食客光盘行动,推出了多项措施。多家餐饮店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等。
在番禺一家地产公司上班的吴小姐说,他们的饭堂发生了变化,菜式改用小碟装,有些碟子只有酱油碟那么大,饭堂鼓励员工“先吃,不够再取”。每一张桌子上都贴有“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的桌贴。饭堂还开展“光盘行动有奖打卡”活动,鼓励员工光盘并拍照上传后台,成功打卡10次就可获得奖品。“大家都奔着光盘的目标去,一个月下来,无形中就养成光盘习惯了。”
上一篇: 办实群众关切事 民政为民增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