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真材实料,匠心传承,红荔力酒以实力传递“健康生活...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消费偏好也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中国酒类市场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从过去注重度数与“喝得尽兴”,到如今更强调风味、健康与饮用场景的契合,消费者对酒的选择正从“喝什么”转向“为什么喝”...
产业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
携手抗击疫情 广东援鄂医疗队在快手传递战“疫”正能量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特别的冬天。这个“特殊”的冬日,也因为爱感受到别样的温暖。面对疫情,广东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员毫不犹豫奔向武汉,他们心中有惧,却从来无悔,迅速投入这场不见...
打造“技能人才之都” “学分银行”机制助力
发布时间:2018/09/05 新闻 浏览:1146
到2020年,东莞市将培养1万名国际化技能人才,引进培养1万名急需紧缺的“工匠精英”,并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昨日,东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并解读了《关于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显示,东莞将依托慕课平台,建立“学分银行”管理机制,劳动者参与各类渠道培训考核后,获得相应学分,累计达到一定的分值就可享受奖励资助政策。
建立“学分银行”机制
《意见》显示,到2020年,全市技术工人的比例将提升10%以上,开发认定100个技能培训规范标准,建设100个技师工作站,向社会提供1000门以上培训课程,培养1万名国际化技能人才,引进培养1万名急需紧缺的“工匠精英”,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
在人才培训方面,东莞市相关部门将建立“学分银行”的终身学习管理机制。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整合各类培训学习资源,加强慕课平台建设,向社会提供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提升和素质教育等1000门课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学分银行”的管理机制,采取移动智能教育培训模式,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累计达到一定分值的,可以享受奖励资助优惠政策。
《意见》提出,在省的统一部署下,实施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劳动者参加培训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级别给予培训补贴。
延长“首席技师”补贴
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结构的持续优化。《意见》提出了“工匠精英”引领计划,通过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选出20名“莞邑工匠”。同时选出500名“首席技师”,将其补贴年限延长至3年,激励“首席技师”开展技术创新和技艺传授。
市人力资源局将牵头对接企业中高端人才需求,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根据新引进人才职称、学历以及纳税额度等情况,给予相应标准的补贴资助。符合申报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和认定。
此外,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市人力资源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将研究优化条件准入和企业自评人才入户政策,全面放开“技术工人”“高校及职业院校毕业生”以及“留学归国人员”等三类群体的入户限制。
搭建多元的培训平台
据悉,市人力资源局将牵头,按照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模式,统筹现有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资源,在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培训平台基础上,通过认定、升级等方式设立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
此外,市人力资源局、市科技局等部门还将联合行动,在行业龙头、掌握核心技术工艺的企业以及大型骨干企业、“倍增计划”试点企业等建立100个“技师工作站”,支持研制行业特色人才培养标准,开展行业领先的技能人才培训。
《意见》显示,东莞市将建设职业技能培训联盟,即支持30多所职业院校开放培训资源,利用自身师资、设备等资源开展社会化培训,形成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同步发展的工作格局。
建设“东莞制造”博物馆的规划也写入了《意见》。市相关部门将以东莞制造业为基础,以互联网信息化为载体,高标准规划建设“东莞制造”博物馆。为院校学生兴趣培养提供科普基地,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工艺研发、技术交流学习提供平台基地。
上一篇: 驻村帮扶不精准
下一篇: “开学第一课” 学子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