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战役者名片|姚麟:开了机舱门,外面就是战场!

新闻

价值重塑引领零售新未来—-2025CHINASHOP在深圳盛大开幕 价值重塑引领零售新未来—-2025CHINASHOP在深...

2025年5月8-10日,第二十五届中国零售业博览会(2025 CHINASHOP)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展会...

  • 数字化转型赋能线下消费新生态:壹指快付助力实体...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指引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随着金税四期落地、消费复苏政策加码,线下门店正面临合规升级与经营增效的双重挑战。如何在...

产业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放眼全球教育 博研国际GMBA课程正式发布

博研国际教育·博士课程和马来西亚APU亚太科技大学经过多年努力,联合开发的课程GMBA工商管理硕士(金领...

  • 别说华南无IP了!这个神盘造了一个童话梦

    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牛奶糖......这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情节。 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查理一样...

企业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明天起,广东高速公路ETC可显示全程费用

针对今年初,不少车主反映离开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不能看到全程通行费用的问题,经过改善优化,明天(4/1...

战役者名片|姚麟:开了机舱门,外面就是战场!

发布时间:2020/03/24 新闻 浏览:725

姚麟
广东第二批支援湖北武汉疫情防控医疗队队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战“疫”第56天
心语心愿:
“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保护好队友,平安告捷是我更重要的责任,147人我要安然无恙地带回去。”
1月28日,在广东第二批支援湖北武汉疫情防控医疗队队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姚麟带领下,147名广东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深入疫情一线。他们来自广东5个地市18家医院,大部分人的人生本来没有交集,因为医护者的身份,因为奔赴一线抗“疫”的使命,短短一夜之间便在广州完成集结,奔赴武汉。
在下飞机的前一刻,有着军人履历的姚麟告诉大伙,“开了机舱门,外面就是战场!”五十多个日日夜夜,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这147人迅速凝聚成一团火,齐心协力战斗,拯救了一个个宝贵的生命。
直击生死:刻不容缓与“死神”赛跑
1月27日,大年初三的夜晚,刚被任命为广东第二批支援湖北武汉疫情防控医疗队领队的姚麟,拿到了147名医护人员的名单。这份名单对于他来说有点陌生,除了17人来自中山六院,其他大部分人,他都不认识。几乎来不及睡觉,姚麟马上开始部署人手。
1月28日夜晚,大伙才在白云机场第一次见面。这时候,大家的内心不免有些担忧: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很强,武汉当地情况究竟怎么样?姚麟坦言,那时候的自己也害怕。
作为领队,他必须鼓舞大家,既要打好作战的预防针,也要提前规划布局。落地前,看着这些即将一同上阵的战友们,姚麟热切地告诉他们:“出去了,外面就是战场,我们是一个团队,共同战斗。现在,让我们互相拥抱吧!”
下机的那一刻,他们逐一互相击掌,准备迎接挑战。
落地后,这支医疗队中有10人奔赴金银潭医院,姚麟带领其余136人抵达汉口医院,接管汉口医院呼吸科第七病区。
汉口医院原是综合性医院,同时也是武汉最先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临时改为传染病收治医院,一方面医疗设备远远跟不上,另一方面早期大量病患聚集,是艰辛的“战场”。
深入病区,现实情况让这些见惯了生死的医护人员备受触动:76张病床早就爆满,光是重症患者就超过50位,病危的达10位,往往这边的患者刚抢救过来,那边的患者又快不行了,救治压力非常大。
抢救任务远超日常,供氧不足也是一大难题。有时候,很多病人需要同时吸氧,医院设备有限,无法一一供应。
正常呼吸成了这些新冠肺炎患者的期盼。医疗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用供氧机、钢瓶氧气等改善供氧。女护士们纷纷当起了“女汉子”,令姚麟动容的是,最娇弱的一名女护士体重才76斤,却扛着100多斤的钢瓶氧气瓶搬上搬下,深夜的医院走道上,她的身影让人眼眶湿润。光是搬运钢瓶氧气瓶的工作量,高峰时一日可达上百瓶。通过改善供氧,患者血氧饱和度从60%上升到95%以上,救治的生还率大大提高。
锤炼团队:互相扶持“一个也不要倒下”
既要救治患者,也不要让医护人员倒下。姚麟表示,那段时期,他们经常看到当地医护人员感染人数增加的消息,大家的心理压力都很大。
与之相对应的是物资短缺。“一天值班下来,12个医护人员穿了8个不同版本的防护服。”姚麟介绍,有的地方医疗分队物资比较充足,有的地方医疗分队所带防护服撑不过两日。在这样的局面下,如何说服大家服从安排?姚麟采取统一物资管理的办法,并做通了团队成员的思想工作,在姚麟的发动下,大家纷纷联系后方医院组织捐献,为一线“战场”尽一分自己的力量。两周后,救护物资短缺的情况得到改善。
团队需要互相扶持,保护好每一个人是姚麟的牵挂。在对病区情况摸底后,姚麟牵头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消毒工作指引(第二版)》,要求队员严格按照《指引》操作,不可疏漏一个细节,更要互相监督。“每次光脱防护服的环节,严格按照两个人互相监督的流程,队友们彼此保护对方,一个也不能倒下。”
关爱队友:每日组织散步舒缓“前线”心理压力
在日常工作中,姚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为队友熬制“心灵鸡汤”,舒缓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
医护人员在一线“战场”上的心理压力非同小可,见惯生死的“老兵”也有情绪不稳的时候。进驻之初,床位紧缺,呼叫医生“抢救”的声音此起彼伏,每每看到患者最终离去,医护人员协助将遗体转入临时设置的“太平间”时,禁不住泪流满面。
床位紧缺时该优先收治哪一个病人?看着30多岁的年轻人因抢救无效去世,是不是做得不够好?几乎每一天,一线医护人员都要面临这样的内心拷问。曾有一对祖父母带着患病的13岁孙女送来手写的求救信,这个小女孩的母亲因患新冠肺炎刚去世,孙女又确诊了,看着这封求救信,军人出身的姚麟禁不住哭了。
然而,面对这种不知归期的持久战,心理上不能垮。
为了鼓舞士气,帮助“战友们”疏导情绪,每日黄昏,姚麟定时在微信群里邀请大家去散步。他引导医护人员留意城市的安静,留意市民的生活,转移大家的焦虑和愧疚不安的情绪。
与此同时,与患者的互动给医护人员注入了一股股强心剂。医护人员纷纷将自己的营养粉捐给患者。经过医疗团队的努力,截至3月16日,第七病区收治患者189人(其中60%是60岁以上老人),顺利出院的患者达128人。
这50多个日日夜夜,140多位医护人员在姚麟的带领下凝聚成一个整体,互相扶持,力争先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姚麟介绍,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医疗队建立了临时党组织,147人中有58人是党员,这些党员纷纷发挥党员的先锋榜样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奋力救治病患。截至3月7日,医疗队已有83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申请人数占可递交人员的96.5%。